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堤上行二首。唐代。刘禹锡。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堤上行》大约写于作者任夔州刺史到和州刺史时,即长庆二年到长庆四年。《堤上行》是刘禹锡根据梁简文帝的《大堤曲》创制的乐府新题。《古今乐录》曰:“清商西曲《襄阳乐》云:‘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梁简文帝由是有《大堤曲》,《堤上行》又因《大堤曲》而作也。”这组诗描绘了江边居民的生活图景和码头上商船来往不绝的繁荣景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唐时期发达的商业经济和长江两岸的风土人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和羲仲韵柬玉山。元代。瞿智。莫怪清狂似谪仙,乘凉远过玉山前。紫箫夜动黄姑渚,翠被风生越鄂船。云树亭台全却暑,芙蓉帘幕半浮烟。赋诗刻烛良宵饮,知是衣冠不乏贤。
广川舟中与东桥酌别次韵三首 其二。明代。边贡。共脱风前帽,还披月下襟。乾坤万里别,江海十年心。越鸟枝难共,湘鱼帛易沉。相逢畏相失,延滞绿溪阴。
游雁荡。近现代。马君武。久发南游兴,成行已孟冬。如何雁荡石,酷似桂林峰。矫健山林绿,离披桕叶红。山头湖尚在,何处觅飞鸿。
和张伯威见寄。宋代。释子淳。今日重来坐暖霞,故人笑谓老年华。劫空别有壶春在,云对青山兴莫涯。
念奴娇。清代。严绳孙。浮生梦里,更能得、几度人间今夕。西子湖头秋已半,清景似曾相识。银渚云开,珠胎月满,一片伤心碧。姮娥知否,照人如此清切。试望苏小西陵,如今松柏,尽难寻油壁。星火楼台永夜舟,不是旧游踪迹。病忆愁吟,有荷花笑我,百端交集。数声何处,夜分犹自吹笛。
腊月回杭州次龚孝廉送梓材诗韵留别东阳诸君 其二。清代。许传霈。人誇小邹鲁,此地快遨游。家国承遗泽,馨香报晚秋。洞花春雨足,山树白云留。袖得新图卷,吾怀往事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