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十万琼枝

沁园春·十万琼枝朗读

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

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翩如玉鲸。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娇偏怯雨,影落西清。夹岸亭台,接天歌管,十四楼中乐太平。谁争赏?有珠珰贵戚,玉佩公卿。

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石马,流水无声。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

  1671年(康熙十年)徐渭文去南京,陈维崧有赠序,嘱咐他一访“畸人而隐于绘事者”,也即心怀兴亡之痛的隐逸之流。徐自南京归,成《钟山梅花图》,阳羡词人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词调题咏殆遍,形成一次相当独特的凭吊故国的联吟酬唱格局。个中迦陵此篇尤为翘楚,被前人誉为“情词兼胜,骨韵都高,几合苏、辛、周、姜为一手”(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

  从“意”的大处看,则其中蕴涵着极其复杂的遗民心绪。诸如“一夜啼乌,落花有恨”的哀思、对“珠珰贵戚,玉佩公卿”们“十四楼中乐太平”的误国行径的怨慨,以至“寻去疑无,看来似梦”的泪眼愁看,皆是遗民群体“孤臣孽子”感情的披露。悲凉、幻灭、欲哭无泪、欲隐无地,凡此种种尽包蕴于清丽词藻之间,令人不由黯然神伤。

  阳羡词人借徐渭文此图遥祭故国,所拈者为“大题目”,寄寓者为“大意义”(谢章铤语)。在清朝初年,因此种民族情绪而遭致诛杀惨祸者不知凡几,故而,“一幅生绡泪写成”的悲凄后面其实隐藏着凶险的刀光剑影和这一词群非凡的胆力和勇气。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陈维崧朗读
()

猜你喜欢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

东泛江流逆更狂,宪旌千里送归航。百年义重看云外,匝月情同去水长。

楚粤天分伤把袂,舟车地迥动离觞。应知意气凌今古,便到蓬莱亦未央!

()

履善承三益,明心鉴百神。抱雏期晚岁,爱日托洪钧。

对世闻歌凤,披经溯获麟。将因春草色,潇洒问江津。

()

炷匀剧炎火,端躬如泰山。

医师工指授,竖子觉毛寒。

()

强欲弹冠尘黯然,怀人初就北征篇。大王风自乾坤满,高士星仍海岱偏。

九畹经时芳不负,连城欲暮好谁怜。山楼念汝须相迟,白雪春来恐废弦。

()

十载长安献赋同,喜随仙佩凤池东。暂承白发从天上,正值青春入越中。

柳色新分南浦绿,奎文遥映北辰红。悬知花外潘舆转,日望高云是汉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