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两汉。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 、“ 正好”的意思。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长亭怨慢。近现代。丁宁。尽消受、一襟秋思。倦旅年年,夕阳情味。淝水东流,暮云回望碧无际。绿杨坊陌,弹指又、西风起。莫再谱长亭,谁解识、凄凉如是。归计,纵因循不恨,祗恨鬓星星矣。朱阑梦遍,犹倒影、一池寒翠。待重检、蠹壁题痕,奈芳约、如烟难理。且打叠清愁,商略玉壶閒醉。
题危见心所藏陈常庵水月障及松鹤芦雁各一首。元代。艾性夫。风吹黄沙石碛冷,霜苇无声弄寒影。兵尘隔断衡阳云,溪藤卷送潇湘景。芦花雪老菰米秋,芙蓉露下天悠悠。阿奴呼起字不断,写出万斛江南愁。
题群芳图。明代。卢龙云。百卉芬芳各有时,寒梅遇腊转多姿。和羹预待林中实,一种天香分外奇。
题柯博士敬仲宫词后。元代。王逢。帝作奎章儗石渠,花明长日幸銮舆。丹丘词气凌司马,封禅何如谏猎书。
登妙高台。宋代。李曾伯。占得湘中地最高,山川端欲助人豪。萍蓬江海通吴会,兰芷汀洲带楚骚。人住翠微藏夕霭,水连碧落见秋毫。阑干立尽家何许,徒赋归心折大力。
题邓弥之白香亭诗稿 其十二。清代。许振祎。悔别师门三十年,西州重过泪潺湲。遂良早白清湘鬓,供奉休回贺监船。曾感吐茵容国士,共来持菊荐江天。平生风义凄怀甚,更苦城危夜雨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