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鳞波底镌,一衔蓂草一衔莲。
出来非共贪芳饵,奏去因同报稔年。
方客远书徒自得,牧人嘉梦合相先。
前知上瑞宜频见,帝念民饥刺史贤。
留题涪州石鱼。宋代。刘忠顺。七十二鳞波底镌,一衔蓂草一衔莲。出来非共贪芳饵,奏去因同报稔年。方客远书徒自得,牧人嘉梦合相先。前知上瑞宜频见,帝念民饥刺史贤。
刘忠顺(九八七~一○六一),以明经赐第,为潭州攸县尉、江宁句容尉,改知江州德安,通判袁州,历知建昌、解、坊、邢等州军。入为度支判官,出为夔州路转运使,徙两浙路,迁知蔡州、泉州、福州。仁宗嘉祐六年卒,年七十五(《郧溪集》卷二一《刘公墓志铭》)。今录诗二首。...
刘忠顺。刘忠顺(九八七~一○六一),以明经赐第,为潭州攸县尉、江宁句容尉,改知江州德安,通判袁州,历知建昌、解、坊、邢等州军。入为度支判官,出为夔州路转运使,徙两浙路,迁知蔡州、泉州、福州。仁宗嘉祐六年卒,年七十五(《郧溪集》卷二一《刘公墓志铭》)。今录诗二首。
别苏州二首。唐代。刘禹锡。三载为吴郡,临岐祖帐开。虽非谢桀黠,且为一裴回。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
送上官基察推同年。宋代。冯山。我蜀君闽中,相去万里馀。同年皆白头,此别当何如。君行久或抳,一出无停车。相忘岂人情,时寄西南书。
咏古十六首 其五。宋代。华镇。昔在战国时,吴生固多奇。弱鲁偶以将,彊齐不能支。聿来守西河,纵横各有施。黔首乐无贰,财用日以滋。士卒思致命,官事咸允釐。韩赵既来宾,秦人怯东窥。魏郊昔多垒,中外安且熙。当时计其功,谁复相等夷。盛德乃不器,中智各有宜。由来秉国钧,不类提军绥。论列谩纷错,至当难重违。桓桓盖世气,低徊下卑辞。
閒兴 其四。明代。文徵明。酒阑客散小堂空,旋卷疏帘受晚风。坐久忽惊凉影动,一痕新月在梧桐。
喜迁莺 湖上值朱子蓉。明代。曹溶。菰芦暂起。看古意夕阳,一肩行李。竹艇轻帆,锦囊新句,浑似鹤洲烟水。襆被吴山佳景,柳外高楼频倚。临长笛,劝加餐,不用澄江双鲤。狂喜与尔共,松菊故园,少小陶朱里。瘴雨蛇悬,边沙虎踞,我独尘埃驱使。世事浮沉失算,雪点垂垂过耳。再相遇,只挝鼓灯前,赏花杯底。
蝶恋花 感旧次沈丰垣韵。清代。沈谦。花雨纷纷山影媚。春岂愁人,人把春牵累。马上垂头元不醉。为谁流满青衫泪。水馆月明仍独睡。一寸榴笺,细语胸前佩。好梦惊残空自悔。杜鹃啼破三更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