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花底。唐代。杜甫。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花底》写于杜甫流寓成都时,地点是彭州九陇县的丹景山。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三月,杜甫在老友严武、高适等人的资助下,草堂盖成。几经漂泊,终于暂得安宁的诗人应好友高适之邀。《花底》出自《全唐诗》卷234,由唐朝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此联为互文,萼和花都指的是花瓣,蕊和须都指的是花蕊。从花卉园艺学看,牡丹的瓣化程度最高,万瓣千蕊的花唯牡丹独当。万萼、千蕊虽为夸张笔法,但却有所本,凡重瓣牡丹都是由多花形成,莳养得法者,重趺累萼,迭楼层层,可至千瓣,面径可达一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欢迎陈石遗先生二首 其二。清代。祝廷华。山耸君黄气壮哉,尽多名宿此间来。江天浩渺登临地,今古纷纶著作才。无限景行甘执御,何缘晤对与衔杯。他年野史留佳话,陶社诗人忝共陪。
别顾华玉同年四首 其四。明代。边贡。达人氛垢远,流品自应殊。骏枥分天厩,鸾巢托省梧。葛洪勾漏尹,阮籍步兵厨。未识图南志,相逢说著书。
都门观别。金朝。刘昂。买酒消閒愁,剪刀剪流水。閒愁不可消,流水无穷已。悠悠窗下断肠波,总是行人堕泪多。门外马嘶思远道,小嚬犹唱渭城歌。歌声未断征鞍发,望断垂杨人影灭。斜阳照影却归来,两地相望今夜月。阅人多矣主人翁,离别都归一笑中。陌上行人终不悟,年年杨柳怨春风。
庆成赐宴。明代。韩殷。玉钥初开众乐攒,芙蓉阙下会千官。露分仙掌金茎冷,月射珠宫剑阙寒。万里梯航通鸟道,六州蕃落从戎鞍。歌钟满座争欢赏,长得君王带笑看。
将之南洋,留别亲友 其二。清代。丘逢甲。书生三十旧登坛,落拓防身剑气寒。异国谈瀛誇海客,中天列宿愧朝官。千年鹤爪书何苦?一卷虬髯传未残。独上柁楼看象纬,东南风急送青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