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花开尽,南行见杪春。鸟声悲古木,云影入通津。
返景斜连草,回潮暗动蘋.谢公今在郡,应喜得诗人。
送友人游江东。唐代。李端。江上花开尽,南行见杪春。鸟声悲古木,云影入通津。返景斜连草,回潮暗动蘋.谢公今在郡,应喜得诗人。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李端。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秋声。明代。董其昌。天宇三秋静,林皋众窍鸣。萧骚翻竹韵,嘹呖动檐声。带雁宵征急,迎蛩夕语轻。或从蘋未起,渐听谷中盈。寒杵遥空断,霜钟应候清。因风想珂佩,耿耿揽衣情。
云林与众真吟诗十一首 其十一。魏晋。杨羲。命驾玉锦轮,舞辔仰徘徊。朝游朱火宫,夕宴夜光池。浮景清霞杪,八龙正参差。我作无待游,有待辄见随。高会佳人寝,二待互是非。有无非有定,待待各自归。
题青岩隐居记后。明代。李东阳。青岩西面接嶙峋,闻道先生旧隐沦。二水夹流通涧谷,两山高起隔风尘。唐川地古犹称越,元世兵馀合避秦。墅似羊昙非乞舅,居缘孟母不求邻。长怀龙卧歌梁父,岂学羊裘老富春。书诏早传行在所,衣冠生及太平辰。纪言右史亲沾命,仗节南荒竟委身。白发郑公乡里在,青毡王氏子孙贫。家声六代科名出,国典先朝谥法新。今日醉乡还有记,当时嵩岳岂无神。曾披汗竹开金匮,拟束生刍吊玉人。遗像雅篇俱在眼,斗山瞻望敢辞频。
题陆介夫隐居图。宋代。连文凤。竹篱茅舍处,此是陆家村。惟有鹤看屋,更无人到门。古琴长挂壁,春酒自盈樽。似隐还非隐,幽居亦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