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高人不和,此去泪难收。上国经年住,长江满目流。
弈棋知胜偶,射策请焚舟。应是田□□,玄成许尔游。
送潘述宏词下第归江外。唐代。李端。唱高人不和,此去泪难收。上国经年住,长江满目流。弈棋知胜偶,射策请焚舟。应是田□□,玄成许尔游。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李端。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留辞杜员外式方。唐代。鲍溶。东风吹旅怀,乡梦无夜无。惭见君子堂,贫思上归途。海岳泛念深,涓尘复何须。婆娑不在本,屈曲无弦弧。恻恻奉离尊,承欢独向隅。时当凤来日,孰用鸡鸣夫。回首九仙门,皇家在玉壶。惭非海人别,泪下不成珠。
晚游西湖。清代。章藻功。云漏晴光一缕斜,纷纷归逐七香车。山中影散樵薪客,堤处帘收卖酒家。乍卷村烟横远岫,暗移篝火点平沙。可容烂醉湖头宿,梦转三更玩物华。
初秋。宋代。陆游。初夜月犹淡,入秋风已清。萤孤无远照,蝉断有遗声。命薄惭勋业,才疏负圣明。青鞋若耶路,亦足慰平生。
哭林翁四首 其四。清代。缪公恩。理气真源已尽窥,惜乎宛转合时宜。金针未得斯人度,几卷残书付与谁。
卧病累日羸甚偶复小健戏作。宋代。陆游。伏枕濒九死,下床如再生。幸回蒿里驾,犹作越吟声。拂几嗟麈积,开书觉眼明。淖糜方自养,未敢忆南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