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寻道士居嵩岭,晚事高僧住沃洲。齿发未知何处老,
身名且被外人愁。欲随山水居茅洞,已有田园在虎丘。
独怪子猷缘掌马,雪时不肯更乘舟。
戏赠韩判官绅卿。唐代。李端。少寻道士居嵩岭,晚事高僧住沃洲。齿发未知何处老,身名且被外人愁。欲随山水居茅洞,已有田园在虎丘。独怪子猷缘掌马,雪时不肯更乘舟。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李端。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次韵白沙先生送李世卿二首 其一。明代。张吉。一尊沧海上,喜共大崖君。至道伤多故,奇文到几分。欲论真有得,端在屏虚闻。俗吏抛公案,逍遥弄水云。
朝下寄韩舍人。唐代。耿湋。侍臣鸣珮出西曹,鸾殿分阶翊彩旄。瑞气迥浮青玉案,日华遥上赤霜袍。花间焰焰云旗合,鸟外亭亭露掌高。肯念万年芳树里,随风一叶在蓬蒿。
送滕监簿归宁岳阳。宋代。梅尧臣。乃翁守西鄙,胡骑敢凭陵。抚士无余货,吏以文结绳。向闻来三堂,今复走巴陵。泝流几千里,云梦苦炎蒸。风樯易阵马,犹使勇气增。子今远寄省,寄谢余岂能。江山可留咏,燕许昔尝曾。
日日。唐代。李商隐。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雪后三首。宋代。赵蕃。一雪岂戏我,顿晴还起予。寺逢东野古,梅误北枝疏。发兴清无极,深行画不如。冰泥渐融释,却恐污衣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