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正寥阔,有美万夫望。七年填拊方面,帏幄自金汤。千尺玉龙衔诏,六尺宝靮照路,载绩满旗常。富贵姑勿道,难得此芬芳。尝试看,今古梦,几千场。人情但较目睫,谁解识方将。霜落南山秋实,风卷北邻夜燎,世事正匆忙。海内知公者,只愿寿而臧。
水调歌头·人物正寥阔。宋代。魏了翁。人物正寥阔,有美万夫望。七年填拊方面,帏幄自金汤。千尺玉龙衔诏,六尺宝靮照路,载绩满旗常。富贵姑勿道,难得此芬芳。尝试看,今古梦,几千场。人情但较目睫,谁解识方将。霜落南山秋实,风卷北邻夜燎,世事正匆忙。海内知公者,只愿寿而臧。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魏了翁。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和韵寄答陈汝砺掌教。明代。李东阳。寂寞天涯叹所依,海风江月意俱违。茱萸岁改身仍健,苜蓿秋荒马不肥。白雪屡传新调寡,青云半觉旧人非。家山不隔长安路,应倚南楼望夕晖。
送僧归山。唐代。刘言史。楚俗翻花自送迎,密人来往岂知情。夜行独自寒山寺,雪径泠泠金锡声。
疏花待月图为王宗式题。明代。林景清。阴云蔽天天作雪,朔风捲地地欲裂。园林百卉尽凋零,惟有梅花逞孤绝。根盘大地老如龙,柯饱风霜劲于铁。南枝向暖先漏春,北枝禁寒犹待月。月光未出花未开,月与梅花暗相结。花神问月何迟迟,月道阴云久蔽之。云开月出花始放,月照花神光陆离。暗香飘拂天风度,疏影横斜映窗户。对月看花酌钜觞,他日寻盟不相负。
赠医士黄以敦。明代。饶相。肘系青囊处处家,随缘种德是生涯。相逢喜共谈轩歧,况隔云山路不赊。
徐雷溪掌罗山教 其一。明代。王立道。初随计吏入秦关,暂假君恩曳组还。泮水平桥春雨后,藏书犹忆敬亭山。
乌程贰教李春夫四首 其二 泮宫迎养。明代。张宁。木铎晨初举,亲舆暮已过。禄嗟升斗薄,养比鼎裀多。化雨连桥梓,文风振蓼莪。不须经史训,身教易渐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