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帽檐行,宝钗梁畔,还是上元。看去年芳草,如今又绿,当时皓月,此夕仍圆。节序驱人人不解,道岁岁年年都一般。看承处,有烛龙照夜,铁凤连天。
东风不知倦客,又吹向楼阁山巅。任管弦闹处,诗豪得志,绮罗香里,侠少当权。客与溪翁无一事,但随俗簪花含笑看。无限意,更醉骑花影,饱看丰年。
洞庭春色(元夕行灯轿上赋洞庭春色呈刘左史)。宋代。魏了翁。花帽檐行,宝钗梁畔,还是上元。看去年芳草,如今又绿,当时皓月,此夕仍圆。节序驱人人不解,道岁岁年年都一般。看承处,有烛龙照夜,铁凤连天。东风不知倦客,又吹向楼阁山巅。任管弦闹处,诗豪得志,绮罗香里,侠少当权。客与溪翁无一事,但随俗簪花含笑看。无限意,更醉骑花影,饱看丰年。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魏了翁。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赵凡夫游太学太学师为赵丈汝师其父少参公凡夫之王父佥宪公同年也 其一。明代。王世贞。少年文采宋王孙,二水三山绕帝阍。携得通家名刺在,不妨长揖叩龙门。
江上新堂,乍开春宴,幻出琼花玉树。不借东风,吹它红萼,似怕韶光轻妒。
但得好春回,谩问道、何人分付。谁疑只欠幽香,冷装偏耐深处。
探春慢 夫子夜宴集园,归为少海先生作“孤山雪霁第二图”,命题其上。。清代。苏穆。江上新堂,乍开春宴,幻出琼花玉树。不借东风,吹它红萼,似怕韶光轻妒。但得好春回,谩问道、何人分付。谁疑只欠幽香,冷装偏耐深处。曲曲阑干凝伫。忆万点寒声,小窗曾赋。绣幕低坐,钿筝龙笛,唤起湖山烟雾。不尽苍茫意,乍销向、翠颦红舞。五马重来,六桥芳草无数。
送赵仁则官满西归三首。元代。方回。稼轩贤帅有甥氏,梅野伦魁之里人。春水江湖宽度量,秋天霜月瘦精神。三年郡政弥缝密,四海诗朋燕笑频。题浣花笺当折柳,预愁船鼓转东津。
唐子畏临李成群峰霁雪图。明代。王鏊。吾闻西域之西雪山高,六月积雪犹不消。今之尽图无乃是,是何山势汹涌如波涛。大山崔嵬小山耸,万壑千岩光欲动。营丘化去五百年,遗踪一见人皆竦。六如胸次蟠轮囷,戏梭碎玉散作千嶙峋。一重一掩分向背,营丘似是君前身。隆楼杰阁争相向,美人正醉销金帐。岂知洛阳城中僵卧者,门外无人雪一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