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谷雨十六日,犹见牡丹开浅红。
曾不争先及春早,能陪芍药到薰风。
四月三日张十遗牡丹二朵。宋代。梅尧臣。已过谷雨十六日,犹见牡丹开浅红。曾不争先及春早,能陪芍药到薰风。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风送寒蟾影。望银河、一轮皎洁,宛如金饼。料得故人千里共,使我寸心耿耿。浑无奈、天长夜永。万树萧森猿啸罢,觉水边、林下非人境。睡不著,酒方醒。
芙蓉池馆梧桐井。悄不知、今夕何夕,寒光万顷。年少风流多感慨,况此良辰美景。须对此、大拼酩酊。满目新寒舞黄落,嗟此身、何事如萍梗。桂花下,露华冷。
贺新郎(赋西峰)。宋代。葛长庚。风送寒蟾影。望银河、一轮皎洁,宛如金饼。料得故人千里共,使我寸心耿耿。浑无奈、天长夜永。万树萧森猿啸罢,觉水边、林下非人境。睡不著,酒方醒。芙蓉池馆梧桐井。悄不知、今夕何夕,寒光万顷。年少风流多感慨,况此良辰美景。须对此、大拼酩酊。满目新寒舞黄落,嗟此身、何事如萍梗。桂花下,露华冷。
日枝神社晚眺。清代。郑孝胥。望眼能令意暂伸,门前假我小嶙峋。入天峰影长含雪,照海波光已酿春。屈指交亲增恨别,乱思文字赖忘贫。少年心事行看尽,忧患人间待此身。
中秋喜客携酒见访二首 其二。明代。李梦阳。云出真谁料,月行应自如。闇然花径里,忽枉故人车。落叶近坐满,清光中夜舒。杯来不须却,此意合踌躇。
黄龙洞前遇倪文昌赋苕之清。宋代。释居简。止止天连碧,沉沉镜不磨。渊源端有自,潢潦尽从他。清可临流赋,浑贻濯足歌。中津谁击楫,后进自盈科。亦有西驰者,其如北注何。还元虽一味,到了不同波。至洁清严濑,孤忠叹汨罗。勺贪惩俗下,汲酿乐天和。洗耳成轻去,乘槎倘重过。咸池升晓日,何必挽天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