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爱乐天池上篇,买池十亩皆种莲。
薄城万竿竹{左女右便}娟,藤缆系桥青板船。
折腰大菱不直,鵁鶄鸂鶒沙际眠。
水从太湖根底穿,月出洞庭山上圆。
公归与客相留连,秋风鹤唳春杜鹃。
班鲈斫脍红缕鲜,紫豉煮莼香味全。
我思白傅在三川,吴船虽有吴馔偏。
当时九老各华颠,裴令来过吟复联。
至今怪石存旧镌,七叶树荫黄金田。
羡公有小胜昔贤,高门通车千万年。
邵郎中姑苏园亭。宋代。梅尧臣。公爱乐天池上篇,买池十亩皆种莲。薄城万竿竹{左女右便}娟,藤缆系桥青板船。折腰大菱不直,鵁鶄鸂鶒沙际眠。水从太湖根底穿,月出洞庭山上圆。公归与客相留连,秋风鹤唳春杜鹃。班鲈斫脍红缕鲜,紫豉煮莼香味全。我思白傅在三川,吴船虽有吴馔偏。当时九老各华颠,裴令来过吟复联。至今怪石存旧镌,七叶树荫黄金田。羡公有小胜昔贤,高门通车千万年。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台城路。清代。龚自珍。城西一角临官柳,阴阴画楼低护。冶叶倡条,年年见惯,露里风中无数。谁家怨女。有一种工愁,天然眉妩。红烛欢场,惺忪敛袖正无语。相逢纵教迟暮。者春潮别馆,牢记迎汝。我亦频年,弹琴说剑,憔悴江东风雨。烦卿低诉。怕女伴回眸,晓人心绪。归去啼痕,夜灯瞧见否。
鲸背吟二十二首 其二 莺游山。元代。宋无。崖倚波涛顶接空,黄莺游处树成丛。莫言山上人希住,多少楼台烟雨中。
送人官满二首 其一。南北朝。王寂。朔风吹云雁程起,木叶萧萧落寒雨。先生官满游京华,扁舟欲发湘江渚。写诗饯别各尽觞,遥瞻蓬岛三千里。思君到日梅乱开,瑞雪花飞凤城里。
水调歌头 其四 湖光亭落成。宋代。叶梦得。修眉扫遥碧,清镜走回流。堤外柳烟深浅,碧瓦起朱楼。分付平云千里,包卷骚人遗思,春色入帘钩。桃李尽无语,波影动兰舟。念谢公,平生志,在沧洲。登临漫怀风景,佳处每难酬。却叹从来贤士,如我与公多矣,名迹竟谁留。惟有尊前醉,何必问消忧。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二。魏晋。陶渊明。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访吴登不值承见寄三绝句赋此为答 其三。明代。王世贞。春来花鸟意,父子各争新。但启柴门看,人间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