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旧宫阙,水殿芙蓉披。
浊泥留玉骨,疑是葬西施。
西施魂不灭,娇艳葬清池。
梦与公度同赋藕华追录之。宋代。梅尧臣。吴王旧宫阙,水殿芙蓉披。浊泥留玉骨,疑是葬西施。西施魂不灭,娇艳葬清池。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众官饯提舶乐语口号。宋代。洪适。泰山英誉冠当时,五岭人人说绣衣。平步便应持紫橐,它年何止到黄扉。迟迟暖日离筵启,渺渺澄江画航归。若问越装无一物,箧中宝唾尽珠玑。
草堂诸陈同游崧山精舍冕仲携琴先归用壁间韵。宋代。朱槔。来伴秋风十日闲,笔端久已识波澜。烦君一醉双峰月,乞与儿曹白眼看。
十有一月至于正月连雪不已。元代。吴当。气合冰天址,光连雪岭西。愁来望不极,诗罢思俱迷。澌冻江淮远,昏霾岭峤齐。饥寒春事迫,何以慰蒸黎。
友人见访不遇。元代。黄清老。君乘白鹤下青云,我入春山听晓莺。可惜小楼风雨过,无人收拾万松声。
和李宾之再游西山韵。明代。刘大夏。匹马迎风㧕外嘶,停鞭私语换前题。千年故事怀江左,一路青山似镐西。此地传闻曾见虏,何人谈笑合封齐。感时无限伤春意,潦倒都因醉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