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窗花院好风光。谢女檀郎。朝朝暮暮遥相望,殢人娇、罗带留香。
青鸟解传消息,银河不隔红墙。
绣罗红嫩抹酥胸。此夕重逢。妒云恨雨腰肢袅,晕眉心、獭髓分红。
蜡烛寒笼翡翠,麝香煖度芙蓉。
风入松 其二。明代。杨慎。月窗花院好风光。谢女檀郎。朝朝暮暮遥相望,殢人娇、罗带留香。青鸟解传消息,银河不隔红墙。绣罗红嫩抹酥胸。此夕重逢。妒云恨雨腰肢袅,晕眉心、獭髓分红。蜡烛寒笼翡翠,麝香煖度芙蓉。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杨慎。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寄和崔兰西七夕感怀。清代。丘逢甲。玉合金针故事遥,离人自写可怜宵。沉沉旧院收鱼钥,隐隐星河梦鹊桥。天上双星窥分野,人间万感溢思潮。柳州屡乞仍难巧,聊报瑶章作解嘲。
过徐州谒闵祠三首示周生荣朱兼寄州守陆生时望掌教周生易 其一。明代。湛若水。孝心一念亦无多,德行三千擅首科。不赖源泉涓滴在,争看积累沛江河?
奉陪舅丈祠书彦平主簿兄游慧聚终日小饮上方。宋代。仲并。凭高情不浅,尽日倚胡床。云散他山雨,风来古殿香。一川横晚照,重阁枕秋光。欲写无穷意,诗凡不擅场。
东林社。元代。杨维桢。陶公八十日,解组归山阿。觉今若不早,我日十倍过。开涂划荆棘,斧缺且无柯。赖尔东林社,招我南山歌。回视有漏因,已梧影与魔。有求不补失,无亏所成多。坐断前后际,不须辩维摩。
将之匡岳过寻阳。唐代。齐己。帆过寻阳晚霁开,西风北雁似相催。大都浪后青堆没,五老云中翠叠来。此路便堪归水石,何门更合向尘埃。远公林下莲池畔,个个高人尽有才。
无限心愁缄素口。却恨东风,吹折花枝久。摹写丹青描未就,淋铃已湿春衫皱。
犹记尊前闲戏走。绿暗红稀,那管人消瘦。一曲琵琶今在否,相思还问调羹手。
凤栖梧 看家五弦宫保陈姬遗照。清代。朱中楣。无限心愁缄素口。却恨东风,吹折花枝久。摹写丹青描未就,淋铃已湿春衫皱。犹记尊前闲戏走。绿暗红稀,那管人消瘦。一曲琵琶今在否,相思还问调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