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有高松下,偏宜日暮时。
野烟空翠合,丝雨半帘垂。
下榻元无住,逢君似有期。
不因成胜赏,何以慰遐思。
喜吴翁升见寻遂移就松下榻。清代。郭第。独有高松下,偏宜日暮时。野烟空翠合,丝雨半帘垂。下榻元无住,逢君似有期。不因成胜赏,何以慰遐思。
明崇祯丙子(1636)举人,清顺治九年(1652)进士,敕授文林郎,任河南汜水知县,时中原方经战火洗劫,土地荒芜,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第赴任后,率先招徕失散流民,奖励垦殖,人民安居乐业,“编户数千家,辟地数万亩。”并捐修文庙,重兴学校,亲自将所携经史课授青少年,于是弦诵之声,遍于里巷,社会速趋稳定,颇有政声。著有《蛰庵集》,已佚,另星诗文存留于《南安县志》《诗山书院志》《蓬岛郭氏家谱》。...
郭第。明崇祯丙子(1636)举人,清顺治九年(1652)进士,敕授文林郎,任河南汜水知县,时中原方经战火洗劫,土地荒芜,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第赴任后,率先招徕失散流民,奖励垦殖,人民安居乐业,“编户数千家,辟地数万亩。”并捐修文庙,重兴学校,亲自将所携经史课授青少年,于是弦诵之声,遍于里巷,社会速趋稳定,颇有政声。著有《蛰庵集》,已佚,另星诗文存留于《南安县志》《诗山书院志》《蓬岛郭氏家谱》。
郊坛夜步。明代。边贡。晚步凌高榭,春空月正明。星辰临汉畤,楼观俯秦京。静夜松飙响,丰年谷日晴。同心隔城市,相望转盈盈。
同启颖侄登白云山。近现代。余菊庵。转瞬无端六十翁,少年同学几人逢。与君差幸步仍健,直上天南第一峰。
节妇郑氏诗。清代。郑焕文。行年巳及笄,针线不自谋。好诵鲁论语,字义时讲求。十九嫁王生,笔墨喜相投。本期赋偕老,何意咏柏舟。结发甫年半,伤心逾百秋。不拒邻妇劝,但欲重姱修。对镜理残妆,尺丝寻旧俦。红袖拂夫柩,辞亲一拜休。有此节烈操,胡勿得天庥。假以梁鸿案,相与唱河洲。锡以欧阳荻,岂忍绝箕裘。天欲名一妇,运不际其优。双魄遂双栖,节成万古留。
后秋兴八首中秋夜,江村无月而作 其四。清代。钱谦益。身世浑如未了棋,桑榆策足莫伤悲。孤灯削柹丸书夜,间道吹箫乞食时。雨暗芦中双桨急,月明江上片帆迟。荒鸡唤得谁人舞?只为衰翁搅梦思。
补到难篇终别作八句寄吴圣与长官。宋代。郭祥正。结客元和六载春,探深碧落迹如新。寸量秋色三千丈,名写岚光十四人。文格迥欺韩愈老,字书尤逼小王真。近来好事谁能及,我续遗音君可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