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英枝上一痕春,翠鸟依依惜别晨。
闻道花源无历志,为余衔赠避秦人。
春尽日偶成。近现代。陈三立。残英枝上一痕春,翠鸟依依惜别晨。闻道花源无历志,为余衔赠避秦人。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陈三立。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和柳子厚读书。宋代。程俱。事贱反多暇,居卑适无虞。人间不争地,聊此谢畏途。岂无营营子,熟视付一吁。廛中亦何有,坐听日月逾。展卷阅千古,置书忘万殊。不妨权子母,亦复商有无。平生仅识字,乃与忧患俱。持此游学海,层台渐积苏。年来但遮眼,颇觉心恬愉。囊钱足自饱,肯怖驺朱儒。起卧一榻间,兀如橛株拘。凉风北窗下,不减愚溪愚。谁能三万卷,悬头苦劬劬。小极正当寐,睡魔不须驱。
寓意 其三 鳡。明代。陶安。孟夏鱼苗生,纤纤满波内。一瓢数酌千,似有游泳态。江头聚城市,买者动运载。归家放池中,看养情必耐。每朝饲饭饘,至午投藻菜。长育日向深,洋洋可人爱。其中有鳡鱼,恣意张巨喙。身长多气力,来往食同队。但见鱼渐稀,将谓深潜晦。童子入水观,唯有鳡鱼在。养鱼莫养鳡,湖池利俱废。用将莫用贪,边民生怨悔。雄威肆吞噬,繁刑更苛碎。家家弃青苗,遥遥投北塞。国计果何如,令人发长嘅。
慈姥山石崖上竹鞭。宋代。梅尧臣。江水浸石壁,峭直无鸟踪。穴垂青竹根,瘦蛇愁作龙。霹雳雨脚入,湿点莓苔封。世人不得用,八马今乖慵。
游西樵遇雨。明代。梁湛然。科峰狮岭恣探奇,洞里珠帘共泛卮。捉得玉龙新作浪,顿令山雨竞催诗。坐看红紫千章艳,顷刻阴晴万壑移。便欲结庐云外赏,买山休笑遁公痴。
次韵蒋次庄二首 其一。宋代。孙觌。敝裘羸马老风尘,两鬓星星乱白纶。乘兴来寻剡溪雪,倦游归钓锦江春。眼中了了三生梦,俗眼欣欣一笑亲。急雨催诗头上黑,凭谁唤起谪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