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几起哀音,披图荡胸肊。
附以熙甫状,惨淡孤儿笔。
维母丁穷屯,影事悬历历。
机声读书声,依倚中夜泣。
贤豪基树立,一灯辉其国。
新说改家范,孰念放而失。
儿味保恩勤,人纪有胶漆。
题周养安篝灯纺读图。近现代。陈三立。梧几起哀音,披图荡胸肊。附以熙甫状,惨淡孤儿笔。维母丁穷屯,影事悬历历。机声读书声,依倚中夜泣。贤豪基树立,一灯辉其国。新说改家范,孰念放而失。儿味保恩勤,人纪有胶漆。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陈三立。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舟行三首 其一。明代。夏良胜。轩冕维身丘壑怀,神交万里故人偕。秋风入棹思归路,夜雨连床忆小斋。几处樵歌惊耳聩,一声渔笛破心霾。仙舟却也无前誉,折角巾归笑满街。
钱塘。明代。邱云霄。天随望落低低鸟,海欲潮生细细风。裘恋客边春夜冷,梦依天末翠微重。云深碧树浑经湿,日落清江半染红。愁倚驿楼芳草合,吴山越水暮烟中。
题商山四皓。元代。陈颢。嬴秦虐燄不可触,衣冠往往逃空谷。皤然须发四老翁,高卧商颜谢尘俗。炎精奋起天地宽,蒲轮就聘来长安。虽云误落子房计,终为高鸿成羽翰。羽翰既成大事毕,还踏山中旧行迹。松阴满地生微凉,一局枯棋消永日。局终人去今昔非,云山寂寂空猿啼。临风展画三叹息,一曲共谁歌紫芝。
寄陈石窗林石田老友。宋代。顾逢。典刑惟二老,利禄等鸿毛。士行贫中见,诗名犯后高。苦心亲笔砚,冷眼看儿曹。肥马轻裘辈,多应笑弊袍。
咏练川。宋代。王子昭。吴淞江上流来水,鸭绿粼粼漾清泚。东风无力蔼清光,一片縠纹吹不起。夜来雨涨三尺深,鵁鶄鸂鶒争浮沉。芹芽迸土抽白玉,柳线拂浪摇青金。锦袍先生乘一舸,此处恍然天上坐。閒听渔郎唱棹歌,遥指奇峰三四朵。堤旁有人新结庐,轩窗瞰水宜幽居。村童唤渡去沽酒,野叟就船来买鱼。风清月淡堪娱乐,笑掬沧浪缨可濯。何须寻访武陵溪,不必思吞云梦泽。下流香水正迟迟,草边得句何新奇。地灵人杰萃斯景,尚传灵运严维诗。桃花浪暖鱼游处,三十六鳞欲飞举。有龙若向此中蟠,早为苍行作霖雨。
书西厦时洪武丙寅沿海筑城。元代。王逢。床头鸱卧久空金,壁上蜗行尚有琴。孺子成名狂阮籍,霸才无主老陈琳。虹霓气冠登莱市,蝙蝠群飞顾陆林。环海烟沙翻万锸,连村霜月抱孤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