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床响琢,花上春禽冰上雹。醉梦尊前,惊起湖风入坐寒。
转关镬索,春水流弦霜入拨。月堕更阑,更请宫高奏独弹。
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宋代。苏轼。空床响琢,花上春禽冰上雹。醉梦尊前,惊起湖风入坐寒。转关镬索,春水流弦霜入拨。月堕更阑,更请宫高奏独弹。
琵琶声像琢磨玉器一样,声如春鸟鸣转,雹落冰下。醉倒在酒杯前,又感到飕飕寒意,如湖上刮起来的风吹入座中。
弹奏《转关六幺》琵琶曲,琵琶拨弦发出春天流水的声响,是一种流动的美感。五更将尽月落之时,更请弹奏高昂的宫调。
减字木兰花:原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
响琢(zhuó):即响玉,比喻乐声如击玉,清脆悦耳。
花上春禽冰上雹(báo):春天花上的禽鸟、寒冬冰雹击地,比喻乐声时而轻柔鲜丽,时而冷峻高亢。
尊:同“樽”,酒杯。
湖:此指颍州西湖。入座寒:此词与《九月十五日观月听琴西湖示座客》作于同时,深秋月夜,寒意袭人。
转关镬(huò)索:传说是两首古曲。
春水流弦:比喻曲声流动的美感。霜入拨:重。拨,指拨弦的器具。
更阑:指五更将尽的时候。相当于“拂晓”。
宫高奏独弹:独自弹奏高昂的宫调。
参考资料:
1、洪柏昭选注.中国古代十大词人作品选 上:花城出版社,2000.04:第202页
2、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298页-第300页
3、南山注析.浮世清歌 宋词三百首精选: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10:第71页
4、王秋生辑注.欧阳修、苏轼颍州诗词详注辑评:黄山书社,2004.12:第495页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十一月赴密州途经海州时。与创作有关的本事,苏轼在《与蔡景繁十四首》其九中说得最清楚:“朐山临海石室,信如所论。前某尝携家一游,时家有胡琴婢,就窒中作《镬索》《凉州》,凛然有冰车铁马之声。
参考资料:
1、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298页-第300页
这是一首听乐词。听乐词由听乐诗发展而来。在包括音乐在内的唐代艺术全面繁荣的背景下,唐诗百花园中出现了听乐诗等新的品种。在众多的听乐诗中,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无疑是其中的精品,自居易的《琵琶行》虽非听乐诗,但诗中片段的音乐描写更为人所称道。宋词在抒情方面固然有自身的优长,而在题材领域却大抵承袭前代诗歌的余绪,听乐词也偶有所见。在东坡词之前,欧阳修的《玉楼春·即席赋琵琶》已开了先例。
开头一句便以琢玉的音响写琵琶声的清脆,接着以花枝上春鸟的鸣啭写琵琶声的悠扬婉转,又以雹落冰上写其质实沉闷;过片之后,再以弦上春水的流动写乐声的流美,以霜华人拨写乐声的凝重。综合地看,作者以一连串比喻写出了琵琶乐声的变化多端与悦耳动听,把看不见摸不着的乐声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是对前人技法很好地继承。自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问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前后相较,同样臻于工妙。
此外,对主体感受的叙写以及环境气氛的渲染,也值得注意。这突出地表现为上阕三、四两句:“醉梦尊前,惊起湖风入座寒。”前一句实际上写出了宴席间听琵琶演奏时如醉如痴的感觉,后一句则渲染了当前的环境气氛:精妙绝人的琵琶声仿佛将湖风惊起,吹到座上,使人感到了一股寒意,——这应当是“冰上雹”的音响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这与《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这一笔衬托相比,也未必逊色。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代兴天地有词坛,国士谁能不让韩。一字已知追古易,千秋宁复叹才难。
天横削壁闽山住,溪带流云瀫水寒。此地由来饶八咏,阳春可许和人看。
胡元瑞见赠之作推挹过甚聊此奉答兼识赏怀 其二。明代。王世贞。代兴天地有词坛,国士谁能不让韩。一字已知追古易,千秋宁复叹才难。天横削壁闽山住,溪带流云瀫水寒。此地由来饶八咏,阳春可许和人看。
寄窦禅山薛秀才。唐代。李洞。窦岭吟招隐,新诗满集贤。白衫春絮暖,红纸夏云鲜。琴缠江丝细,棋分海石圆。因知醉公子,虚写世人传。
晓行山烟。宋代。杨万里。晓烟横抹碧山隅,只在松梢疋练如。作意行前寻一看,远浓近淡忽都无。
卢方伯枉过园亭酬和十四韵。明代。庞尚鹏。高秋多爽气,新雨过池塘。客至潮初长,林纡径未荒。悬壶三岛胜,载酒一溪长。地僻门如水,亭幽石作床。天边横朔塞,树杪带帆樯。鸟作春风语,花分禁苑香。餐霞玄鹤洞,看竹白云房。心静风神秀,身閒宠辱忘。玉书劳问字,金菊待传觞。长对千山碧,从教百草黄。凉飙随羽扇,清露洒荷裳。妙悟尊生诀,丛谈却老方。胸中藏海岳,笔底驾梯航。洛社追随地,芳林藉宠光。
新秋对月寄乐天。唐代。刘禹锡。月露发光彩,此时方见秋。夜凉金气应,天静火星流。蛩响偏依井,萤飞直过楼。相知尽白首,清景复追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