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云遘屯邅,丕变竞兴学。
四方被声教,绣衣出差错。
坐图昧根据,廷谋脱羁缚。
东邻弦歌盛,望洋指先觉。
裹粮遣就之,翕合饱谘度。
虚往而实归,群公亦垂橐。
刘侯骞腾姿,影海耸片鹗。
爰整关中驾,过憩浔阳郭。
乡井有斯人,夙心契冥漠。
把袂奋谈舌,灯摇涕欲落。
邹鲁道经天,万冶护其跃。
刮磨发光精,九州岛可照爚。
沉沉龙养渊,浩浩鱼纵壑。
因时为污隆,阖辟在筦钥。
恢疏慎所持,族命顾有托。
飘鬓庐峰旁,积痗写一酌。
送刘幼云。近现代。陈三立。皇云遘屯邅,丕变竞兴学。四方被声教,绣衣出差错。坐图昧根据,廷谋脱羁缚。东邻弦歌盛,望洋指先觉。裹粮遣就之,翕合饱谘度。虚往而实归,群公亦垂橐。刘侯骞腾姿,影海耸片鹗。爰整关中驾,过憩浔阳郭。乡井有斯人,夙心契冥漠。把袂奋谈舌,灯摇涕欲落。邹鲁道经天,万冶护其跃。刮磨发光精,九州岛可照爚。沉沉龙养渊,浩浩鱼纵壑。因时为污隆,阖辟在筦钥。恢疏慎所持,族命顾有托。飘鬓庐峰旁,积痗写一酌。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陈三立。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山路梅花。宋代。冯山。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何妨归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
和范倅十首。宋代。曹勋。对雪惘然怀酒伴,萦心还复为诗魔。老农心念须三白,渔父家风想一蓑。
次韵赵积中慈湖即事。宋代。王之道。入室儿童隘函丈,想见彩衣还谑浪。挂冠如欲赋田园,一水淮乡足閒旷。
佳时行乐阻追陪,喜得诗筒手自开。云岫送凉随皂盖,风漪献状属金罍。
也知萍底鱼相得,更有荷閒蝶鼎来。不识重游在何日,便须扶病走舆台。
适两日小疾谒告闻知府郎中丈有东湖之游而不果陪遂蒙佳句宠问辄趁韵以谢。宋代。洪适。佳时行乐阻追陪,喜得诗筒手自开。云岫送凉随皂盖,风漪献状属金罍。也知萍底鱼相得,更有荷閒蝶鼎来。不识重游在何日,便须扶病走舆台。
送谢耘之无为。宋代。赵师秀。双旌虽有旧,道路亦劳形。不用携书尺,惟当带酒瓶。柘空淮茧白,梅近楚秧青。尔以亲为请,仁人岂厌听。
和龚仲和登高原韵二首 其二。明代。黄淳耀。生涯渔钓满江湖,千古升沉事有无。何限溪山群覆鹿,不妨天地任归凫。台高独向苍茫立,目极空涵意象孤。落木洞庭波澈底,萧萧汀畔尽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