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犹留一角山,来凭高阁映衰颜。
晴痕窈窕湖船出,寒籁吹嘘石像顽。
渐湿枯根妨磴道,莫飞醉语落尘寰。
白龙夭矫谁骑出,只带鸦边夕照还。
雪晴登四照阁同闲止杜园。近现代。陈三立。残雪犹留一角山,来凭高阁映衰颜。晴痕窈窕湖船出,寒籁吹嘘石像顽。渐湿枯根妨磴道,莫飞醉语落尘寰。白龙夭矫谁骑出,只带鸦边夕照还。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陈三立。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饶歌。清代。李必恒。牵马出里门,扈跸边城去。西陲有遗孽,狡脱甚投兔。誓灭此朝食,家室非所顾。附书与六亲,不必念苦辛。天子是主帅,拊循如家人。天子是主帅,士气为之扬。天子是主帅,甲胄生辉光。早夜五十里,有道无兼程。军中米粟多,到处泉流清。昔怨从军苦,今歌从军乐。功成受上赏,图形在麟阁。
怀净土诗 其七。元代。梵琦。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奉和圣制度蒲关应制。唐代。张说。蒲坂横临晋,华芝晓望秦。关城雄地险,桥路扼天津。楼映行宫日,堤含宫树春。黄云随宝鼎,紫气逐真人。东咏唐虞迹,西观周汉尘。山河非国宝,明主爱忠臣。
武功行寿罗克斋。明代。罗洪先。君不见武功山色安成西,鸿濛开凿云为梯。拔地青峰入烟霭,蟠空紫涧垂虹霓。西映咸池东若木,赤龙夜半衔荧烛。树底才分鸿鹄飞,峡中常有蛟龙宿。金坛玉砌多琼花,綵云尽是仙人家。仙花岁岁连成绮,灵气朝朝结作霞。霞绮云机五色章,仙人绀发乘神羊。手搴芙蓉制巾舄,长庚射地初呈祥。凤笙鸾舞朝玉皇,玉皇亲赐天孙裳。绣斧遥分六丁使,霜毫上动三台光。尔时蜃窟消楼阁,尔时星汉藏乌鹊。悬水三千砥柱高,大荒九万飞鹏落。羽盖飙车洞府开,玉衡宝鉴当秋台。风清溟海波常静,雨过滇池瘴不来。绛节丹霄忽归去,金芝碧草纷容与。暮雀时窥罗毕门,春庭自共花莺语。暮雀春莺岁几迁,松苓石髓争相鲜。御风不起飘飖思,酌水无殊隐约年。青瞳夜识金经字,玉爪朝翻宝箓记。宝箓多传北斗文,金经总授中皇秘。中皇北斗度玄踪,九十韶光顷刻中。顷刻春来又春去,九十春容胜旧容。朅来青鸟瑶池过,寄取仙桃如斗大。兰堂曙启瑞雾连,桂醑波生香露和。桂醑兰堂夕复朝,云冠星佩远相招。共言市上长房客,便是山中王子乔。意气繁华吾未齿,标格逍遥常自拟。那知世路接桃源,空恨风涛隔蓬水。早凭山鹤报山灵,长留山月照山城。愿持一片丹青色,为表千年高洁情。
游东林用韵二首 其二。明代。黄廷用。病馀还觉冶游劳,风景悠然思转豪。水绕林深山日隐,洞开云净海天遥。浮生枉试腹中剑,尘世空藏笑里刀。我愿晚阴分石榻,英雄谁复说孙曹。
次韵周倅送郡酝 其二。宋代。韩淲。坐有严陵守,新持使节长。真成三学士,意象好持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