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形如伏兕,孤寺隐山腰。山色无今古,泉声不市朝。
云生岩谷漏,风过薜萝号。明月分得近,容我更筑茅。
倒泉寺二首。近现代。吴之英。山形如伏兕,孤寺隐山腰。山色无今古,泉声不市朝。云生岩谷漏,风过薜萝号。明月分得近,容我更筑茅。
吴之英(1857—1918),字伯朅,四川名山县人。早年就读于成都尊经书院,后为尊经书院都讲、锦江书院襄校、四川国学院院正。为四川维新派代表人物,曾参与组织“蜀学会”并任《蜀学报》主笔,戊戌变法失败后,回乡潜心著述,有《寿栎庐丛书》、《中国通史》等书行世。...
吴之英。吴之英(1857—1918),字伯朅,四川名山县人。早年就读于成都尊经书院,后为尊经书院都讲、锦江书院襄校、四川国学院院正。为四川维新派代表人物,曾参与组织“蜀学会”并任《蜀学报》主笔,戊戌变法失败后,回乡潜心著述,有《寿栎庐丛书》、《中国通史》等书行世。
台馆访李秀才濂。明代。李梦阳。李生梁国彦,少小事沉冥。春日古台上,独行枫树青。花侵映雪壁,鸟下草玄亭。野阔看无际,浮云似洞庭。
忆东霞鍊师二首 其一。明代。杨巍。知君名在七真中,我亦曾经访绛宫。不信昆崙丹洞里,向来烧鍊火犹红。
行路难。清代。王筠。千门皆闭夜何央,百忧俱集断人肠。探瑞箱中取刀尺,拂拭机上断流黄。情人逐情虽可恨,复畏边远乏衣裳。已缫一茧催衣缕,复捣百和裛衣香。犹忆去时腰大小,不知今日身短长。裲裆双心共一袜,耙复两边作八襊。襻带虽安不忍缝,开孔裁穿犹未达。胸前却月两相连,本照君心不照天。愿君分明得此意,勿复流荡不如先。含悲含怨判不死,封情忍思待明年。
天冠山二十八首 其二 洗药池。元代。王士熙。长生底须学,神芝何处采?不见洗药人,清波湛然在。
沙上。明代。孙作。百年神物会,出此远人村。浪汹江翻屋,沙崩树齧门。芋魁锄地底,鹿角长溪痕。开辟当天意,瀰茫恨吐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