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一望水漫漫,去路遥随眼界宽。红蓼白蘋秋正好,不知谁把钓鱼竿。
送宜禅人之姑苏。元代。梵琦。洞庭一望水漫漫,去路遥随眼界宽。红蓼白蘋秋正好,不知谁把钓鱼竿。
(?—1370)元明间僧人。浙江象山人,俗姓朱,字楚石,小字昙曜。出家后居嘉兴天宁寺。明初太祖建法会于蒋山,征江南成德高僧,琦为第一。学行为当世所推崇,禅寂之外,专志净业。自号西斋老人。所作西斋净土诗数百首,皆蕴含净土宗教义以劝世。...
梵琦。(?—1370)元明间僧人。浙江象山人,俗姓朱,字楚石,小字昙曜。出家后居嘉兴天宁寺。明初太祖建法会于蒋山,征江南成德高僧,琦为第一。学行为当世所推崇,禅寂之外,专志净业。自号西斋老人。所作西斋净土诗数百首,皆蕴含净土宗教义以劝世。
姚米山太守翀以卢观察望吴山八峰诗属和家君因率弟妹限韵分咏玉笋峰。清代。韩鸾仪。㟏岈卓立自然渐,不逐龙孙冒雨添。解箨无心完太璞,笑他玉版断新尖。
嘉禾百咏 其十七 柘湖。宋代。张尧同。神居阴阳护,寻国捍洪波。莫虑蛟龙怒,年来畏叱呵。
郊行即事二首 其一。宋代。林希逸。野店相依门向背,牧童对语岸东西。草枯白见樵成径,木落红随叶入溪。色有浅深峰远近,影无长短树高低。眼前好句闲收拾,归到书窗却自题。
入都 其五。清代。李鸿章。桑乾河上白云横,惟祝双亲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课读,负心今尚未成名。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直待春明花放日,人间乌鸟慰私情。
桃源忆故人。清代。易顺鼎。门前一尺桃花雨。因甚玉骢轻去。点点春愁如絮。飘到眉心住。灯边夜按红么谱。尘满翠弦筝柱。分付啼鹃代诉。宛转伤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