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自帝乡,氛氲屡回没。蔽亏昆山树,含吐瑶台月。
秋风西北起,飘我过城阙。城阙已参差,白云复离离。
皎洁在天汉,倒影入华池。将过丹丘野,时至碧林垂。
九重迎飞燕,万里送翔螭。
和王中书德充咏白云诗。南北朝。沈约。白云自帝乡,氛氲屡回没。蔽亏昆山树,含吐瑶台月。秋风西北起,飘我过城阙。城阙已参差,白云复离离。皎洁在天汉,倒影入华池。将过丹丘野,时至碧林垂。九重迎飞燕,万里送翔螭。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沈约。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边将。唐代。唐求。三千护塞儿,独自滞边陲。老向二毛见,秋从一叶知。地寒乡思苦,天暮角声悲。却被交亲笑,封侯未有期。
简溪为吏部吴主事题。明代。童轩。溪上幽居敞竹屝,溪边春水净苔衣。吟抄甫里新诗句,坐买严陵旧钓矶。云去青山当户立,雨来白鸟傍人飞。也知习静真成简,游侠无劳问是非。
寒食雨二首。宋代。苏轼。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冬日,会西庄示弟。清代。李宪噩。密云结昼阴,回风散夕雪。稍爱檐除静,还念川岩别。虽无车与马,步寻聊可悦。暮色墟里昏,岭势寒松列。荒塍人去尽,冻烟鸟飞绝。茅栋远林巅,荆扉尽日闭。已忻冷味合,复共清觞设。野会少拘忌,贫家足精洁。适兹乐萧闲,尚不羞蹇劣。
颜书四十韵。宋代。苏洵。任君北方来,手出《邠州碑》。为是鲁公写,遗我我不辞。鲁公实豪杰,慷慨忠义姿。忆在天宝末,变起渔阳师。猛士不敢当,儒生横义旗。感激数十郡,连衡斗羌夷。新造势尚弱,胡马力未衰。用兵竟不胜,叹息真数奇。杲兄死常山,烈士泪满颐。鲁公不死敌,天下皆熙熙。奈何不爱死,再使踏鲸鳍?公固不畏死,吾实悲当时。缅邈念高谊,惜哉我生迟。近日见异说,不知作者谁。云公本不死,此事亦已奇。〈或云公尸解。虽见杀,而实不死。〉大抵天下心,人人属公思。加以不死状,慰此苦叹悲。我欲哭公墓,莽莽不可知。爱其平生迹,往往或孑遗。此字出公手,一见减叹咨。使公不善书,笔墨纷讹痴。思其平生事,岂忍弃路岐?况此字颇怪,堂堂伟形仪。骏极有深稳,骨老成支离。点画乃应和,关连不相违。有如一人身,鼻口耳目眉。彼此异状貌,各自相结维。离离天上星,分如不相持。左右自缀会,或作斗与箕。骨严体端重,安置无欹危。篆鼎兀大腹,高屋无弱楣。古器合尺度,法物应矩规。想其始下笔,庄重不自卑。虞柳岂不好,结束烦馽羁。笔法未离俗,庸手尚敢窥。自我见此字,得纸无所施。一车会百木,斤斧所易为。团团彼明月,欲画形终非。谁知忠义心,余力尚及斯。因此数幅纸,使我重叹嘻。
同朱庆馀宿翊西上人房。唐代。周贺。溪僧还共谒,相与坐寒天。屋雪凌高烛,山茶称远泉。夜清更彻寺,空阔雁冲烟。莫怪多时话,重来又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