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资轻策,全溪赠所思。静怜穿树远,滑想过苔迟。
鹤怨朝还望,僧闲暮有期。风流真底事,常欲傍清羸。
赠宗鲁筇竹杖。唐代。李商隐。大夏资轻策,全溪赠所思。静怜穿树远,滑想过苔迟。鹤怨朝还望,僧闲暮有期。风流真底事,常欲傍清羸。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初别子由。宋代。苏轼。我少知子由,天资和而清。好学老益坚,表里渐融明。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不见六七年,微言谁与赓。常恐坦率性,放纵不自程。会合亦何事,无言对空枰。使人之意消,不善无由萌。森然有六女,包裹布与荆。无忧赖贤妇,藜藿等大烹。使子得行意,青衫陋公卿。明日无晨炊,倒床作雷鸣。秋眠我东阁,夜听风雨声。悬知不久别,妙理重细评。昨日忽出门,孤舟转西城。归来北堂上,古屋空峥嵘。退食悮相従,入门中自惊。南都信繁会,人事水火争。念当闭阁坐,颓然寄聋盲。妻子亦细事,文章固虚名。会须扫白发,不复用黄精。
偕谭次山访张丈谦庵不值 其一。清代。言友恂。江鲍当时体,流传遂至今。廿年仍旅食,三叹有遗音。花鸟春城丽,鱼盐小市深。闲云无处所,寂寞对双林。
往知袁州道经末山。宋代。阮阅。斜阳骑马末山隈,淡碧晴空雁字回。一片愁怀似黄叶,晚风吹送九峰来。
立春日有感。宋代。黄公度。三见春归人未归,天涯依旧赋春诗。一官得失不相补,万事乘除只自知。年去年来供屈指,岭南岭北入支颐。柳眉桃脸竞时节,难遣东风染鬓丝。
山路梅花。宋代。冯山。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何妨归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