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尘曾坠海西南,刺眼青山急欲探。却对石人两无语,鬓华墓树各毵毵。
槟榔屿李丕耀所建义冢亭二十年前尝乞余记亭有李石像没十稘矣。清代。陈宝琛。一尘曾坠海西南,刺眼青山急欲探。却对石人两无语,鬓华墓树各毵毵。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陈宝琛。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春宵酌雨。宋代。白玉蟾。更无半点海棠飞,一听黄莺雨里啼。啼得碧坛红药破,淡烟芳草满长堤。
依韵和再开芍药十六首 其七。宋代。陆佃。十方生灭尽虚空,往往看花似醉中。再见倾城弥爱日,一闻绝代竞趋风。不知世逐仙棋换,未免身归爝火红。自断此生真梦幻,直须成佛是殊功。
题李立父高远楼。宋代。真德秀。君家百尺楼,近在环堵室。室处岂不佳,暑溽厌烦郁。著脚蹑层梯,心眼便超轶。好风天外来,佳月云端出。清明湛空阔,洞视了孅悉。岂徒快登临,抑可验学术。大哉天地心,昭然本如日。世人庳且隘,动以私见窒。未能脱尘凡,底处识微密。羡君有斯楼,发以静春笔。知崇与礼卑,二义贯于一。独理要高明,履道贵平实。庶几足目俱,不但窥彷佛。工夫妙方寸,岂假身外物。此境未昭融,此屋空突兀。君看希圣徒,陋巷暗蓬荜。
游于山次郑于汉韵。明代。林廷模。九仙台阁倚高峰,扶醉登临逸趣浓。东注春波连野绿,北瞻天阙见云红。林间影落斜阳鸟,楼外声传别寺钟。因待玉人成久坐,不知明月上孤松。
仿石田送行图画一扇付筱珊侄。清代。翁同和。别君千万里,郑重此一揖。不画浔阳江,琵琶大呜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