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流何处窟穴断,泉向洞中源源生。潺潺万古流不尽,夜夜空照山月明。
山门六题寄圣俞 涟漪洞。宋代。张献民。洞流何处窟穴断,泉向洞中源源生。潺潺万古流不尽,夜夜空照山月明。
张献民,和州(今安徽和县)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明万历《和州府志》卷四),官宣城主簿(清嘉庆《宁国府志》卷二)。今录诗九首。...
张献民。张献民,和州(今安徽和县)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明万历《和州府志》卷四),官宣城主簿(清嘉庆《宁国府志》卷二)。今录诗九首。
东隐篇。明代。皇甫汸。避地新郊外,移家故水滨。晴窗先见曙,虚馆易生春。丛桂青山卧,扶桑碧海邻。登皋一舒啸,浩旷得吾真。
奉和袭美馆娃宫怀古次韵。唐代。陆龟蒙。镂楣消落濯春雨,苍翠无言空断崖。草碧未能忘帝女,燕轻犹自识宫钗。江山只有愁容在,剑珮应和愧色埋。赖在伍员骚思少,吴王才免似荆怀。
姜山前岩庙。宋代。陈曦。怪石崭岩势欲摧,洞门无锁昼常开。此心不合神明者,到此应知懒入来。
西门行。明代。李攀龙。出西门,步踟蹰。相逢不作乐,当复何须。但作乐,勿复问有无。安知家人生产当复溷吾徒。君击筑,我和歌。请为燕市饮,旁人当奈何。人生欲知己,结交不在多。岂无车马客,富贵相经过。自非名卿鲍叔牙,虽有国士谁当知。自非名卿鲍叔牙,虽有国士谁当知。与君重自爱,中道有别离。区区抱苦心,可用不相疑。
后园居诗。清代。赵翼。有客忽叩门,来送润笔需。乞我作墓志,要我工为谀。言政必龚黄,言学必程朱。吾聊以为戏,如其意所需。补缀成一篇,居然君子徒。核诸其素行,十钧无一铢。其文倘传后,谁复知贤愚?或且引为据,竟入史册摹。乃知青史上,大半亦属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