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柳绿依依,离樽对夕晖。断鸿随去棹,落叶映行衣。
楚国烟中尽,淮山鸟外微。宦游终在客,岁晚早言归。
秋江送行者。明代。王恭。残柳绿依依,离樽对夕晖。断鸿随去棹,落叶映行衣。楚国烟中尽,淮山鸟外微。宦游终在客,岁晚早言归。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王恭。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即事。宋代。张九成。幽事晚山色,幽斋春雨余。乱红欹涧水,浮绿涨郊墟。北牖迸新笋,西园生野蔬。槿篱绕茅屋,已分老樵渔。
夏末喜雨。宋代。赵抃。灵湫祈祷酌樽罍,稽首精神敢惰哉。民意欲从千里雨,天威为动一声雷。预期多稼如云去,且免飞蝗入境来。酷暑骤祛还自喜,清风朝夕上楼台。
复居小陂。明代。吴与弼。省墓归来二载馀,青山绿水复相娱。两乡故旧皆青眼,何处人烟不可居。
悲哉行。唐代。白居易。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纵有宦达者,两鬓已成丝。可怜少壮日,适在穷贱时。丈夫老且病,焉用富贵为。沉沉朱门宅,中有乳臭儿。状貌如妇人,光明膏粱肌。手不把书卷,身不擐戎衣。二十袭封爵,门承勋戚资。春来日日出,服御何轻肥。朝从博徒饮,暮有倡楼期。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声色狗马外,其馀一无知。山苗与涧松,地势随高卑。古来无奈何,非君独伤悲。
浣溪沙。明代。刘基。烟惨云黄天雨沙,叶疏枝冷叫栖鸦。峭风凝雾户琪花。澧浦空捐游子佩,河源不返客星槎。夜冷坐听鼓三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