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秋气深,微霜葛衣薄。斜日川上寒,孤峰镜中落。
渺渺粤人烟,依依海山郭。邻笛声已凄,遥砧晚犹作。
沧波苦竹断猿哀,蔓草黄花与啸台。前代风流亦如此,如何不饮杜陵杯。
江国晚秋。明代。王恭。泽国秋气深,微霜葛衣薄。斜日川上寒,孤峰镜中落。渺渺粤人烟,依依海山郭。邻笛声已凄,遥砧晚犹作。沧波苦竹断猿哀,蔓草黄花与啸台。前代风流亦如此,如何不饮杜陵杯。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王恭。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重题蔷薇。唐代。皮日休。浓似猩猩初染素,轻如燕燕欲凌空。可怜细丽难胜日,照得深红作浅红。
八十。宋代。丘葵。一裘一葛一纶巾,包裹父生师教身。不见分毫裨世界,空遗八十有年人。老无闻道安可死,间得读书惟一贫。四万八千毛孔裹,从头看得总皆仁。
少年游。清代。史承谦。午窗湖簟展风漪,冰雪映明姿。来自沉珠,娇同小玉,香气满罗帷。妆余浴罢曾经见,欹侧鬓边宜。一枕新凉,十年闲梦,愁对好花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