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林才子闽州彦,抱得麟经过淮甸。自从典教入王门,几度春风候玉辇。
今年作县下吴门,吴门烟月倍离魂。岂知梅福为仙尉,莫学陶潜纵酒樽。
吴门忆昔扁舟度,正是故人任官处。丹枫江上碧天秋,疏钟声外寒山暮。
嗟予浪迹西复东,年年道上随飞蓬。献赋无因谒明主,弹冠自笑空龙钟。
长洲苑外多佳致,山水闲时日应至。宦游莫比在长沙,圣主恩深汉文帝。
闻友人尉吴门。明代。王恭。泮林才子闽州彦,抱得麟经过淮甸。自从典教入王门,几度春风候玉辇。今年作县下吴门,吴门烟月倍离魂。岂知梅福为仙尉,莫学陶潜纵酒樽。吴门忆昔扁舟度,正是故人任官处。丹枫江上碧天秋,疏钟声外寒山暮。嗟予浪迹西复东,年年道上随飞蓬。献赋无因谒明主,弹冠自笑空龙钟。长洲苑外多佳致,山水闲时日应至。宦游莫比在长沙,圣主恩深汉文帝。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王恭。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昭君怨。宋代。陆游。昼永蝉声庭院。人倦懒摇团扇。小景写潇湘。自生凉。帘外蹴花双燕。帘下有人同见。宝篆拆官黄。炷熏香。
得肴韵。明代。李孙宸。多垒频年备四郊,乡书西望隔函崤。惭无胜算堪谋国,空有雄文托解嘲。薄宦淹留同泛梗,故人归去暂诛茅。悬知后夜关情处,岭上梅花月半梢。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幽琴。唐代。刘长卿。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宝鼎现 甲辰元夕后一日次康伯可韵。清代。陈维崧。星桥未琐,火树仍放,风光清绮。浑不散、游童白马,杂沓笙箫阗宝砌。香奁畔、又夜情思整,笑看兰缸结蕊。渐耿耿、金波万顷,一派天街似水。昨夜孤负无眠意。枉费尽、描朱刷翠。问天上、素娥因甚,杳若秦楼嬴女吹。倚桂树、盼广寒车骑。无质雾迷三里,元宵夜、一钩残月,仄在碧云堆里。幸值今宵,重轮现、泰阶重履。只邹枚渐老,何日宸游陪侍。趁良夜、向春城醉。醉语如花伎。叹光景、好处难圆,月也与人无二。
闻马市讲和诸边晏然识喜 其四。明代。黎民表。几年宵旰在关门,今日垂衣拱至尊。检玉不须升岱岳,泥金应合答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