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向都门道。信匹马、羞重到。玉府骖鸾犹年少。宫花头上,御炉烟底,常日朝回早。
霞觞翻手群仙笑。恨尘士人间易春老。白发愁占彤庭杳。红墙天阻,碧濠烟锁,细雨迷芳草。
青玉案(同前)。宋代。晁补之。十年不向都门道。信匹马、羞重到。玉府骖鸾犹年少。宫花头上,御炉烟底,常日朝回早。霞觞翻手群仙笑。恨尘士人间易春老。白发愁占彤庭杳。红墙天阻,碧濠烟锁,细雨迷芳草。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迫晚风雪出省咏张公达红梅之句。宋代。郑獬。雪花障路飞,飘湿红杏鞯。归马碧蹄疾,踏破白玉田。揽辔独长想,物境真可怜。朝绂未挂身,豪逸倚少年。结客上高楼,珠箔遮碧天。烧酒紫烟沸,割炙白膏鲜。美人挪素手,笑弄琵琶弦。醉眼生乱云,不省到家眠。俊游或如失,倒指还掺然。薄莫出华省,下马灯已燃。强笑破老颜,寄恨挥华笺。翫世张公子,嗜酒真神仙。抛掷咏红梅,负伊清樽前。再读再三叹,心断空悁悁。起予如茧丝,织愁成短篇。
洞山五位颂。元代。耶律楚材。区区游子困风尘,就路还家触处真。芳草满川桃李乱,风光全似故园春。
述怀五十三首 其二十二。明代。周是修。至理无定在,一物一有之。达士每豹变,愚夫独狐疑。死生事所常,轮递何休时。衰荣分所固,来往可前期。不见东园花,灼灼方满枝。转眼逐风散,零落已涂泥。借问路行人,陆陆尔何为。
送人。清代。梁份。相逢言未了,意气倍相亲。君欲成何事,余惭负此身。赁舂仍避汉,蹈海不知秦。耻作桃源客,春风坐误人。
折杨枝。唐代。刘方平。官渡初杨柳,风来亦动摇。武昌行路好,应为最长条。叶映黄鹂夕,花繁白雪朝。年年攀折意,流恨入纤腰。
成季小泊南池将往建昌。宋代。韩淲。相望南池上,悠悠我所思。凌晨理短发,青镜满鬓丝。间阔将一年,欣喜才见之。春风旬日尔,又去不在兹。人生易为别,心事多参差。有才岂能閒,君达信无疑。为我谢知旧,所困非衰迟。尚于吟讽间,畅叙一伸眉。若怀平昔交,同里今是谁。立丘眇何地,章泉远莫追。山风吹雪云,岁月密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