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外,春雨足,风吹皱一池寒玉。画楼中有人情正苦,杜鹃声莫啼归去。
落梅风·斜阳外。元代。李致远。斜阳外,春雨足,风吹皱一池寒玉。画楼中有人情正苦,杜鹃声莫啼归去。
李致远这首小令状写离情。前三句写景,后二句写情。开头即以“斜阳”、“春雨”渲染雨后春晚的寂静落寞。“风吹皱一池寒玉”,初看是对外在世界的描写,其实亦是对主人公的内心感受的揭示,不妨视为过渡句。第四句“画楼中有人情正苦”才开始正面点题,直接道出离人之“苦”。尾句“杜鹃声莫啼归去”,表达了企盼离人早归的殷切之意。整个作品用语含蓄,使相思的凄苦表达得更为深沉。
李致远,生平事迹不详。何梦华抄本《太平乐府》注云“江右(今江西)”至元中,客居溧阳(今属江苏)。存小令26首,套数4篇及杂剧《还牢未》。仇远相交甚密。据仇远写给李致远的《和李志远君深秀才》诗中说他“有才未遇政绩损”“亦固穷忘怨尤”“一瓢陋巷誓不出,孤云野鹤心自由”,可以看出他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性格孤傲清高。《太和正音谱》列其为曲坛名家,评其曲曰:“如玉匣昆吾。”...
李致远。李致远,生平事迹不详。何梦华抄本《太平乐府》注云“江右(今江西)”至元中,客居溧阳(今属江苏)。存小令26首,套数4篇及杂剧《还牢未》。仇远相交甚密。据仇远写给李致远的《和李志远君深秀才》诗中说他“有才未遇政绩损”“亦固穷忘怨尤”“一瓢陋巷誓不出,孤云野鹤心自由”,可以看出他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性格孤傲清高。《太和正音谱》列其为曲坛名家,评其曲曰:“如玉匣昆吾。”
闻河南寇。明代。何景明。檄书近报河南寇,楚塞梁关转战空。岂有兵车能远救,即愁道路阻难通。江淮城堑西南险,嵩洛山川天地中。今日至尊忧不细,几时诸将捷音同。
张瑕瑀为予写扶桑一幅因题其上 其三。清代。胡承珙。千丈蟠根碧海东,全胜百日半年红。何因却植通明殿,照彻丹霞影正中。
题邹氏恒贞卷。明代。邵宝。恒贞有吉占,易为妇人告。从一亦何占,我心匪陵谷。五十被旌书,六十受多福。之母古硕人,百年洁如玉。
都门寄怀乡先达。明代。梁崇廷。山斗高标岭海芳,别来几度易星霜。归心每忆花前约,客梦虚随月下觞。羡有文章型后学,会看勋业耀旂常。圣朝物色仍东顾,未许明珠什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