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郎闺阁春,抱瑟坐花茵。艳粉宜斜烛,羞蛾惨向人。
寄情摇玉柱,流眄整罗巾。幸以芳香袖,承君宛转尘。
观翟玉妓。唐代。李愿。女郎闺阁春,抱瑟坐花茵。艳粉宜斜烛,羞蛾惨向人。寄情摇玉柱,流眄整罗巾。幸以芳香袖,承君宛转尘。
陇西人,著名隐士,与韩愈、卢仝为好友,因韩愈一篇《送李愿归盘谷序》使得此李愿盘谷声名鹊起。这也使得李愿为千古之谜,至今不知“李愿”何许人也,以及更多的信息?由于时代久远,史料不详,至今云山雾罩,扑朔迷离,历朝历代都进行考究。但是纠正了“李愿,西平忠武王李晟之子”的说法。清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写的《古文观止》所选《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中,“友人李愿居之”句下有小字注曰:“李愿,西平忠武王李晟之子,归隐盘谷,号‘盘谷子’”。然而“李愿,李晟之子”这个说法并不可信———综合考察李晟、李愿、韩愈的史传资料,并无“李晟之子李愿”隐居盘谷的记载。...
李愿。陇西人,著名隐士,与韩愈、卢仝为好友,因韩愈一篇《送李愿归盘谷序》使得此李愿盘谷声名鹊起。这也使得李愿为千古之谜,至今不知“李愿”何许人也,以及更多的信息?由于时代久远,史料不详,至今云山雾罩,扑朔迷离,历朝历代都进行考究。但是纠正了“李愿,西平忠武王李晟之子”的说法。清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写的《古文观止》所选《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中,“友人李愿居之”句下有小字注曰:“李愿,西平忠武王李晟之子,归隐盘谷,号‘盘谷子’”。然而“李愿,李晟之子”这个说法并不可信———综合考察李晟、李愿、韩愈的史传资料,并无“李晟之子李愿”隐居盘谷的记载。
梦丰宅之二首。宋代。刘克庄。一别茫茫隔九京,梦中慷慨语如生。老犹奋笔排和议,病尚登陴募捄兵。天夺伟人关气数,时无好汉共功名。残胡仍在王师老,宝剑虽埋愤未平。
兰石为华氏作。明代。王立道。崇兰出深谷,孤石相因依。突兀隐灵异,葳蕤媚阶墀。绿叶交紫茎,随风扬芬菲。零露泫朝采,莓苔生碧衣。愿言纫杂佩,芳华伤独知。同心旷修阻,匪石良可希。
上刘和州。宋代。刘过。戟外梅花角有声,使君心与月华明。郡当采石今冲要,船在乌江罢战争。酒贱人家歌袴饮,地宽客子带刀耕。太平官府无公事,见说香凝燕初兵。
消夏九咏选六 琐窗寒 其四 竹坞纳凉。清代。袁绶。半亩清阴,千竿凉翠,坐来忘燠。苔边选石,料理笔床棋局。听蝉琴、和弦未休,挼菱艳唱遥相续。向修篁倚处,禅参鼻观,露荷芬馥。注目。真无俗。正落日筛金,暗风戛玉。人闲境雅,不数淇园幽谷。掩轻纨、馀酲乍醒,远山晕入双黛绿。近黄昏、淡月窥帘,冷映萤穿竹。
次韵和长吉上人淮甸相遇。宋代。梅尧臣。淮上一相遇,忆在京都时。虽惊岁月换,未改松桂姿。童侍两三人,瓶锡相与随。自言东越来,箧中多好诗。文字皆妥帖,业术无倾欹。前辈尝有言,清气散人脾。语妙见情性,说之聊解颐。始推杼山学,得非素所师。此固有深趣,吾心久已知。横琴乃玄悟,岂必弄鸣丝。古乐众少听,谁知彼吹篪。师旷没世後,伯牙众身悲。愿同黄鹄举,远归沧海涯。老骥虽不病,长坂安可驰。天台况奇胜,日夕劳梦思。尚忝齿缨绶,终年趋路岐。俯愧渊中鱼,游泳水之湄。仰羡云间鸷,凌厉辞絷维。居尝起斯念,未去情不怡。今朝更道旧,感怆各嚬眉。同游谢公门,远想袂沾洟。惜哉胡不仁,碎彼东方琪。又出数纸书,手泽尚可披。眷眷畴昔意,於今当语谁。复遗三百言,玩味自挽髭。序事尽成故,慨吟良有资。其词何亹亹,宛若对风规。冷然耸心目,不觉整冠緌,重以超俗韵,顾予贱职司。是犹猿鸟情,并此驽枥卑。报投仍勉强,实谬匠者为。应哂不量力,短兵兹已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