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得梁园出汉关,那将春色动离颜。惟愁不见邹枚苦,赋就无人解往还。
送右史之京 其五。明代。李攀龙。乞得梁园出汉关,那将春色动离颜。惟愁不见邹枚苦,赋就无人解往还。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李攀龙。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怀汉槎在狱。清代。徐乾学。吴郎才笔胜诸昆,多难方知狱吏尊。谁为解骖存国士,可怜一饭困王孙。蝉吟织室秋声静,剑没丰城夜气昏。闻道龙沙方议谴,圣朝解网有新恩。
金陵十二钗正册——贾元春。清代。曹雪芹。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官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又和席上见赠。宋代。范纯仁。官舍荒凉近古城,园林七月起秋声。偶来嘉客从芸省,似对清冰满玉罂。谈笑从容诚吏隐,逢迎疏野愧朝英。田庐未得长归去,山鸟知人半夜鸣。
寄韩玉汝待制 其一。宋代。刘攽。南云不到飞狐口,朔雪来从累雁门。仗节仍烦凿空使,乘槎径取浊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