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皇战守强撑支,力尽孤城竟死之。不谓真卿能备寇,终然南八是男儿。
尘昏何处归辽鹤,月黑空山叫子规。不负平生忠孝志,故人亲勒墓前碑。
郁裕州忠节诗。明代。文徵明。仓皇战守强撑支,力尽孤城竟死之。不谓真卿能备寇,终然南八是男儿。尘昏何处归辽鹤,月黑空山叫子规。不负平生忠孝志,故人亲勒墓前碑。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徵明。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前汉门 刘圣公。唐代。周昙。不纳良谋刘演言,胡为衔璧向崇宣。伤哉乱帝途穷处,何必当时谮福先。
贾恭人哀挽。元代。宋褧。彼美涵濡厚,于归树立艰。持家夫效勇,袭职子承颜。海错供甘旨,河壖返佩环。因嗟陈孝妇,不见藁砧还。
腊月二十二夜漏下数刻小饮径醉坐小合睡傍无。宋代。刘克庄。垂堂一跌血面,闭合三旬裹疮。有佛至维摩室,无人拜德公床。
寄中书刘舍人。唐代。韦应物。云霄路竟别,中年迹暂同。比翼趋丹陛,连骑下南宫。佳咏邀清月,幽赏滞芳丛。迨予一出守,与子限西东。晨露方怆怆,离抱更忡忡。忽睹九天诏,秉纶归国工。玉座浮香气,秋禁散凉风。应向横门度,环珮杳玲珑。光辉恨未瞩,归思坐难通。苍苍松桂姿,想在掖垣中。
题梅仙观。宋代。吕防。尝读子真传,掩卷屡长叹。如何忠正资,适在元成间。危言论时政,条畅穷根源。直节破奸胆,愤气冲儒冠。上书辄报罢,九九惭齐桓。是时公卿辈,曾不为厚颜。雄文灿方册,至今日星攒。深机识祸福,拂衣九江干。一朝弃妻子,变姓抱吴关。位卑而言高,自古为尤难。斯人能保身,出处何其艰。繄子偶得邑,驾言谒仙坛。坛侧千丈松,凛凛清风还。寿春下新诏,高蹈翠琰刊。壁间罗隐记,中理极可观。当年康乐公,游览遍名山。云何此佳迹,未被金石言。真人久怅望,伫看西飞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