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君应惜侍臣还,特与卿阶宠退閒。馀泽犹堪贲桑梓,散衔聊复领溪山。
向来马署宁须问,此去鸿飞不可攀。莫道先生总忘世,凤毛今在紫宸班。
姚太仆思永致仕进秩光禄少卿。明代。文徵明。圣君应惜侍臣还,特与卿阶宠退閒。馀泽犹堪贲桑梓,散衔聊复领溪山。向来马署宁须问,此去鸿飞不可攀。莫道先生总忘世,凤毛今在紫宸班。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徵明。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东岩寺。宋代。雍大椿。精庐隐东山,气象严竹柏。入门佛画好,晓日明金碧。向来岩名寺,初不觇遗迹。隐庵中梁秀,邂逅论夙昔。行前亟指似,云磴飞双舄。始知翠微中,洞穴刊青壁。莓苔暗龙象,缺瓮贮灵液。开山记乾元,断碣余□□。经营想耆旧,兴废今几易。平生泉石心,逮此欣有□。惜哉荆棘地,尚阻游人屐。畴能发其秘,澄观今藉□。
夜宿峡口。明代。释通岸。客途逢日暮,维舸傍岩西。隔岸灯初起,前湾渔正归。乱帆惊鸟宿,疏柳间萤飞。远岫推云出,波涵天四围。
寄章同吉三绝句兼柬范叔彝 其二。宋代。王绅。五更踏月候朝钟,退食词垣旭日红。金匮玉函披阅遍,从容无复旧时风。
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唐代。高适。南山郁初霁,曲江湛不流。若临瑶池前,想望昆仑丘。回首见黛色,眇然波上秋。深沉俯峥嵘,清浅延阻修。连潭万木影,插岸千岩幽。杳霭信难测,渊沦无暗投。片云对渔父,独鸟随虚舟。我心寄青霞,世事惭白鸥。得意在乘兴,忘怀非外求。良辰自多暇,欣与数子游。
密雨。宋代。华镇。昨夜好风月,须明陟路岐。阴云生陇上,密雨满天涯。岂患泥涂恶,难堪仆马疲。却愁期会失,心绪乱如丝。
村居感怀寄羊城诸旧好。明代。李孙宸。避人聊自掩柴荆,尚忆风尘客舍情。一别漂零秋已老,寸心愁绝雁初声。幽居欲著玄经草,旧业空惭白社盟。独抱龙泉望霄汉,犹馀紫气夜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