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四块玉·马嵬坡。元代。马致远。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杨贵妃酣睡初醒的神情仿佛是晚春的海棠花一般,唐明皇恨不得放在自己的手心里观赏把玩。那只《霓裳羽衣舞曲》便是中原最大的祸患,不是因为这个杨玉环,引起那位野心家安禄山的垂涎,怎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动乱?唐明皇也就不会知道蜀道有多么难。
睡海棠:比喻杨贵妃。
明皇:指唐玄宗。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相传杨贵妃善舞此曲。
玉环:杨贵妃字玉环。
禄山:即安禄山。
蜀道难:指安禄山攻入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之事。
马嵬坡又名马嵬驿,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北。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荒淫误国,酿成“安史之乱”。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明皇仓皇向四川逃难,路过马嵬驿时,扈从的禁卫军哗变,求诛杨氏以谢天下。玄宗为了稳定军心,被迫缢死杨贵妃。这首小令以曲写史,意在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此曲前半叙事,后半议论,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发出了兴亡之叹。全曲造词清新、畅达自然,后世流传甚广。有人认为作品对杨玉环的责备重于玄宗,表明作者由于历史观的局限,仍有“女人祸水”的消极思想。其实这是此类话题的传统论见,作者不可能不知道祸首是谁,“恨不得”一句已经透尽个中消息,只是囿于忠君之道,不便揭穿罢了。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马致远。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山翁吟。宋代。钱时。岁云暮矣雪塞门,白发山翁病且贫。鹑衣百结皮冻裂,旦暮拨雪寻草根。催租暴卒打门户,妻子惊逃翁怖惧。尽道长官如母慈,如何赤子投机虎。
送八窗叔归。宋代。李曾伯。归来百来付休休,又向空山断送秋。整叠衣篝双赤脚,携持拄杖一苍头。儒书梵语相参看,酒柱诗盟自献酬。客有可人留不住,夜长谁与话清愁。
鹧鸪天 其二 读遗山词,偶拟其体。清代。朱庸斋。自起推衾坐到明。一灯重證昨年情。病蚕抱叶空成茧,弱絮经风易化萍。春荏苒,梦沈冥。断无花影近帘旌。还将十斛难言泪,拟向横塘自一倾。
临江仙 梦赴道州。五代。袁思古。寒夜鸡声孤枕畔,梦魂遥度舂陵。万山凝紫一江清。兵尘飞不到,歌舞尚升平。自幸依栖陪笑语,久离聊慰亲情。觉来方恨事无凭。此身疑蝶化,明灭剩残灯。
点绛唇 对月怀表妹。清代。万淑修。月落乌啼,今宵提起心先碎。无凭鳞羽。逾觉人憔悴。目极烟迷,望断家门路。携琴处。海棠花底,共赋伤春句。
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清代。顾炎武。北风十二月,游子向吴兴。榜人问何之,不言但沾膺。三年干戈暗乡国,有兄不得归茔域。高堂有母儿一人,负米百里伤哉贫。此来海虞两月日,裁得白金可半镒。归来入门不暇餐,直走山下求兄棺。湖中雪满七十峰,江山对君凝愁容。冬尽月向晦,慈亲倚门待。果见兄骨归,心悲又以喜。如君节行真古人,一门内外唯孤身。出营甘旨入奉母,崎岖州里良苦辛。君向余太息,此事不足言。遥望天寿山,犹在浮云间。长叹未及往,尘沙没中原。神州已陆沉,菽水难为计。岂无季孙粟,义不当人惠。世无汉高帝,饿杀韩王孙。宁受少年侮,不感漂母恩。时人未识男儿面,如君安得长贫贱。读书万卷佐帝王,传檄一纸定四方。拜埽十八陵,还归奉高堂。穷冬积阴天地闭,知君唯有袁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