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得衣襟尚有心,从教苦乐自相侵。无弦我亦怜同调,手眼依稀有素琴。
赠王默庵明府 其二。明代。释今无。但得衣襟尚有心,从教苦乐自相侵。无弦我亦怜同调,手眼依稀有素琴。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释今无。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送宜川。宋代。释慧空。一气万化之所种,眼处不透花重重。达人于中有大观,得处何止如鸡虫。倒尔鼻息作雷吼,佛祖望之犹缩手。抬头三世才晓昏,过眼千差孰妍丑。孤云为伴鸟助歌,沙鸥起舞鱼吹波。世间忧乐如我何,病夫聊示见其多。
余壮岁尝假居塔山寺后三十年重到赋二绝 其二。宋代。姜特立。一堕红尘六载馀,黄金不染白髭须。向来猿鹤应相问,琉合犀瓶无恙无。
踏莎行·碧海无波。宋代。晏殊。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新草。清代。汪绎。原上离离草,春来一雨生。寸心烧不死,万里碧无情。油壁轻轻度,花骢款款行。六朝佳雨地,愁煞夕阳明。
和群贶幕秋四日登陆石寺阁泛洛舟·右泛舟。宋代。司马光。叶下宫槐老,云飞洛浦秋。复陪元礼棹,却望仲宣楼。曲岸迷频转,遥山碎不流。夷犹聊寓赏,浩荡得忘忧。晨出露渐径,昏归月满舟。星河散寥廓,珠贝映汀洲。林馆回车入,壶觞秉烛游。山公兴未尽,徒御且番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