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不肯开晴,误却寻花陌上人。
今朝报道天晴也,花已成尘。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
采桑子·年年才到花时候。两汉。佚名。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不肯开晴,误却寻花陌上人。今朝报道天晴也,花已成尘。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
“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作者本来要写这年寻花被误,可是一开始用的是一个含量更大的句子,这样子不仅能罩得住全篇,而且使题旨得到更广泛的扩充。“不肯开晴”语意和“风雨成旬”略同。不过这不是多余的重复,因为如果只是“风雨成旬”,那么那些痴情的惜花者也许会想:总该有一刻的天晴吧,只要乘这个机会看上一眼春花,也就不枉度此春!看那“误却寻花陌上人”的人或者就是这么想的。不然他明知“风雨成旬”,为什么还要寻花陌上呢?而正是因为有了“不肯开晴”,“误却”二字才更见份量。
但是,词篇也不是顺着一个方向发展下去的。过片的“今朝报道天晴也”就忽如绝路逢生,然而紧接着又一个转折:“花已成尘”!上片说“误却”,总还是误了当日仍有下一日的希望。而此时一个“尘”字已经把花事说到了头,因此对寻花人来说,剩下的便只有懊丧与绝望。“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是作者的怨怼语,也是痴想。这种痴,正说明了他的情深;而这种至情寄托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感喟,词中埋怨花开不得其时,也蕴含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
感怀 其一。明代。郑潜。清明不雨只狂风,竟日尘沙起半空。四海疲民皆白骨,人间无泪洒春红。
正值朝天捧玉麟,天教金马握丝纶。英材妙墨名方重,绣褓明珠道更珍。
万里官怀劳远役,一门词藻又添人。江山枝秀看无尽,汤饼餐来意独新。
艾石方伯入觐天廷弄璋报喜凤毛绚彩早腾芳誉于神童玉树呈葩又接琼枝于瑞日俚言奉贺。明代。释今无。正值朝天捧玉麟,天教金马握丝纶。英材妙墨名方重,绣褓明珠道更珍。万里官怀劳远役,一门词藻又添人。江山枝秀看无尽,汤饼餐来意独新。
读史述 其十 朱晖。明代。魏学洢。我乃踽凉人,好谭快心事。文季年十三,倜傥露奇气。睨璧绐少府,片言重把臂。公叔济长河,望风走污吏。读此浮大白,五斗不成醉。
次韦德希思归韵。明代。童冀。韦郎五字继苏州,妙句难将尺璧酬。几度春风贫里过,十年乡国梦中游。少陵剑外犹漂泊,太史周南久滞留。闻道王师方转战,五湖何日遂归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