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为什么去得这样匆匆,深宫里却整日如此的清闲。
我殷勤地辞别这一片红叶,离开这好去到自由的人家。
题注:卢偓应举时,偶临御沟,得一红叶,上有绝句,置于巾箱。及出宫人,偓得韩氏,睹红叶,吁嗟久之,曰:“当时偶题,不谓郎君得之。”
深宫:宫禁之中,帝王居住处。尽日:整天,天天如此。
谢:告,嘱咐。一说意为辞别。
好去:送别之词。犹言好走。
诗的前两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妙在只责问流水太急,诉说深宫太闲,并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见。一个少女长期被幽闭在深宫之中,有时会有流年候水、光阴易逝、青春虚度、红颜暗老之恨,有时也会有深宫无事、岁月难遣、闲愁似海、度日如年之苦。这两句诗,以流水之急与深宫之闲形成对比,就不着痕迹、若即若离地托出了这种看似矛盾而又交织为一的双重苦恨。诗的后两句“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运笔更委婉含蓄。它妙在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隔离和渴望回到人间,而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祝告。这里,题诗人对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的冲破樊笼的强烈意愿,尽在不言之中,可以不言而喻了。《题红叶》诗中的“到人间”三字,含有极其复杂的感情,这里,人生的要求、祝愿、遐想、幻梦是融合在一起的。总的看来,《题红叶》诗之空灵酝藉,言简意长,给人以玩索余地。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评李白的《玉阶怨》说:“其写怨意,不在表面,而在空际。”这话也可以移作对这首《题红叶》诗的赞语。
唐代出现了大量宫怨诗,但几乎全都出自宫外人手笔,至多只能做到设身处地,代抒怨情,有的还是借题发挥,另有寄托。这首《题红叶》诗以及另两首题梧叶诗之可贵,就在于让人能够直接从宫人之口听到宫人的心声。
白翎鹊辞。元代。杨维桢。白翎鹊,西极来。金为冠,玉为衣。百鸟见之不敢飞,雄狐猛虎愁神机。先帝亲手鞲,重尔西方尔。海东之青汝何为?下攫草间雉兔肥,奈何猛虎雄狐狸。白翎鹊,来西极,地从翼旋山目侧。边风朔气劲折胶,材官猛箭与之敌,黄狼紫免不余力。须臾白雪轻,一举千仞直,驾鹅洒血当空掷。金头玉颈高千尺,千秋万岁逢玉食。
答朋上人。宋代。释绍嵩。争渡行人簇晚沙,归舟天际暮云遮。波生野水雁初下,竹映寒原日已斜。剩欲出门追笑语,可堪垂白各天涯。知公颇有奇章病,戏墨贻嘲栖暝鸦。
咏史诗。涿鹿。唐代。胡曾。涿鹿茫茫白草秋,轩辕曾此破蚩尤。丹霞遥映祠前水,疑是成川血尚流。
乙亥元旦示儿孙。明代。吴琏。去年今日喜迎新,今日迎新乙亥辰。膝下盛传新岁酒,眼中多是未官人。兵民利病身亲阅,今古诗书眼到频。亦欲百年垂老眼,未知松柏几经春。
醉春风。唐代。薛逢。去年春似今年春,依旧野花愁杀人。犍为县里古城上,开是好花飞是尘。戏蝶狂蜂相往返,一枝花上声千万。时节先从暖处开,北枝未发南枝晚。江城太守须髯苍,忽然置酒开华堂。歌儿舞女亦随后,暂醉始知天地长。顷年曾作东周掾,同舍寻春屡开宴。斗门亭上柳如丝,洛水桥边月如练。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坐客争吟云碧句,美人醉赠珊瑚钗。日往月来何草草,今年又校三年老。槽中骏马不能骑,惆怅落花开满道。为报时人知不知,看花对酒定无疑。君看野外孤坟下,石羊石马是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