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乌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
醉落魄·栖乌飞绝。宋代。范成大。栖乌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
此词写退隐生活中一个吹笙自娱的清夜。
乌鸦已归林栖息,不再飞翔。天河笼罩着淡绿色的雾霭,透过它,可以看见时隐时显,若有若无的星光。绛河,即天河。古人观星象以北极星为标准,天河在南,南之代表色为丹、为绛,所以天河又叫绛河(见明王逵《蠡海集·天文类》)。此时,正好点燃香炉,展开竹席,卧于清荫之下。簟(diàn),竹席。樾(yuè),成荫的树木。“花影吹笙”,是在花影下吹笙的省文。“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音乐与淡黄月色,扶疏花影互相映衬,越显得空灵剔透。
近代词评家俞陛云激赏此句并以近人鸥堂词“月要被它,愁着酒般黄”比较,认为没有“花影”两句融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下片即接写笙声,如好风碎竹,雪清玉脆。昭华,古乐器名,即玉管。传说秦咸阳宫有玉管,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上面刻有“昭华之琯”,此指笙。“弄”,有两层意思,一指奏乐,又指一曲为一弄。咽,谓箫声幽咽,如泣如诉。“凉满北窗”呼应“临风”,故鬓丝撩乱,纶巾吹折。软红,即红尘,如此良夜,如此风情,那些碌碌奔走于红尘之人,是不能够理解、不会欣赏的。
清代词评家宋翔凤认为“此词正咏吹笙也。上解(片)从夜中情景点出吹笙。下解‘好风碎竹声如雪’,写笙声也。‘昭华三弄临风咽’,吹已止也。‘鬓丝撩乱’,言执笙而吹者,其竹参差,时时侵鬓也。如吹时风来则‘纶巾折’,知‘凉满北窗’也。”(《乐府余论》)正所谓“草灰蛇线”,脉络分明。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范成大。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题北山隐居王闲叟壁。宋代。王安石。荒村日午未开门,雨後余花满地存。举世但能旌隐逸,谁人知道是王孙。
赠王飞伯杂言一首。金朝。李献能。东风吹客衣,败絮逐风飞。晓雪没寒荠,无物充朝饥。空箪啧啧号饥鼠,饕虱蠕蠕缘破裤。人生岂是犬与鸡,终岁区区守门户。游说万乘苦不早,仪秦殆是穿窬盗。六国印,千金车,满眼荣华镜中老。孔子聘列国,孟轲游齐梁。能令千载后,名与日月光。男儿生世不虚生,死恨身后无声名。不然鸣玉游紫京,不然著书谈六经。九日可射天可补,鞭笞百蛮作降虏。离骚一篇亦不恶,雄笔盘盘映千古。君不见彩凤翔丹霄,一鸣应九韶。寸云起泰山,霖雨满人间。丈夫穷达果在天,安用儿女得志相歆羡,失志相悲怜。仰天大笑出门去,四海今谁鲁仲连。
城南即事 其四。宋代。张栻。月榭当湖景最奇,故人千里寄新题。背栏看字成相忆,何日能来步柳堤。
山行次韵杨良卿见寄二首 其一。宋代。苏过。山行六日已逃空,况入青冥窈窕中。欲写姓名孤绝处,恐君遗恨不吾同。
题城市山林图。元代。陈旅。城市山林路不分,昼桥骑马是徵君。树头粉堞连青嶂,陌上红尘乱白云。水巷柳深莺唤友,阳坡草暖鹿为群。滑稽谁似东方朔,更向金门避世氛。
三月三日,湖上作二首 其一。元代。张昱。此日谁人肯在家,倾城满意事繁华。时非上巳不为节,春到牡丹才是花。雾鬓风鬟湖上女,画轮绣毂道傍车。儿童尽唱铜鞮曲,未觉人间日易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