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侯岁覆春堤料,居不曾闲须我劳。
未嫌清浊各有携,匪报琼瑶以为好。
吏诃单绞自可更,儿笑接罹从复倒。
为怜徒步此青袍,重忆归来着黄帽。
官忙未向林野疏,时清不废诗书傲。
梨花如雪许重寻,秋实垂墙晚方到。
过刘季孙。宋代。晁补之。刘侯岁覆春堤料,居不曾闲须我劳。未嫌清浊各有携,匪报琼瑶以为好。吏诃单绞自可更,儿笑接罹从复倒。为怜徒步此青袍,重忆归来着黄帽。官忙未向林野疏,时清不废诗书傲。梨花如雪许重寻,秋实垂墙晚方到。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左右同时两舍人,莫年得郡偶为邻。泉山久著痴顽老,漳浦新除正直人。
热撰可能酬壮节,炎州聊复屈朱轮。拾遗补过须公辈,汲黯行归侍紫宸。
胡邦衡以集英殿修撰知漳州正人起废有识相贺诗以志喜。宋代。王十朋。左右同时两舍人,莫年得郡偶为邻。泉山久著痴顽老,漳浦新除正直人。热撰可能酬壮节,炎州聊复屈朱轮。拾遗补过须公辈,汲黯行归侍紫宸。
赋得无诸城送浦舍人源归晋陵。明代。林鸿。君不见昔时无诸城,荒丘断陇今人耕。陵谷湮沈知几代,古人精灵竟何在。忆昔无诸全盛时,都城百雉何逶迤。连营国步分秦土,绘衮王章入汉仪。山河巍巍那可恃,跃马屠龙今已矣。列国犹传赤帝封,曲台尚对沧江水。沧江水流去不还,故宫落日不堪看。宝衣夜化空陵火,弓剑秋悬古殿寒。故人西归从此去,策马秋芜城下路。欲将陈迹问行人,落叶纷纷不知处。
答郑方回。唐代。皎然。独禅外念入,中夜不成定。顾我憔悴容,泽君阳春咏。词贞思且逸,琼彩何晖映。如聆云和音,况睹声名盛。琴语掩为闻,山心声宜听。是时寒光澈,万境澄以净。高秋日月清,中气天地正。远情偶兹夕,道用增寥夐。思君处虚空,一操不可更。时美城北徐,家承谷口郑。轩车未有辙,蒿兰且同径。庄生诫近名,夫子罕言命。是以耕楚田,旷然殊独行。萎蕤鸾凤彩,特达珪璋性。通隐嘉黄绮,高儒重荀孟。世污我未起,道蹇吾犹病。逸翮思冥冥,潜鳞乐游泳。宗师许学外,恨不逢孔圣。说诗迷颓靡,偶俗伤趋竞。此道谁共诠,因君情欲罄。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仁智堂。宋代。杨万里。学子可怜生,远来参老子。仁智若为谈,指似秋山水。
春从天上来 凌宵。明代。高濂。袅娜枝条。傍山头屋角,树杪松梢。红轻翠飐,萦绕凭高。软软回风带雨,更藏烟隐雾,向春深、布叶敷苗。看荧荧,朱华烘日,绿蔓凌霄。直欲飞英百尺,使茶蒿萧艾,仰艳钦翘。松风霞彩,疏影微香,幽人昼梦寥寥。恐木老风枯,必朽草芜同凋。想青囊、曾教采摘,苦口堪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