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晴十月玉溪村,见梅开早客迷魂。
山阿若有人含睇,跂望不到霜烟昏。
东西野寺通两径,上下竹篱开一园。
落身曲蘖盆盎里,晨坐对花无酒温。
归来山月照玉蕊,一杯径卧东方暾。
罗浮幽梦入仙窟,有屦亦满先生门。
欣然得句荔支浦,妙绝不似人间言。
诗成莫叹形对影,尚可邀月成三樽。
和东坡先生梅花三首。宋代。晁补之。霜晴十月玉溪村,见梅开早客迷魂。山阿若有人含睇,跂望不到霜烟昏。东西野寺通两径,上下竹篱开一园。落身曲蘖盆盎里,晨坐对花无酒温。归来山月照玉蕊,一杯径卧东方暾。罗浮幽梦入仙窟,有屦亦满先生门。欣然得句荔支浦,妙绝不似人间言。诗成莫叹形对影,尚可邀月成三樽。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书息于林下。宋代。孔武仲。大暑涉长川,前山后山深。忽逢轮囷木,投得数亩阴。仆夫六七人,卧起且呻吟。念尔亦太劳,独佚我何心。试为苏门啸,冷泠鸾鹤音。遗声满坑谷,爽气回中林。松风为之兴,凉冷破烦襟。神骨斗醒快,炎蒸岂能侵。安得写此怀,寄之朱丝琴。
楚州赠别周愿侍御。唐代。陈存。漂泊楚水来,舍舟坐高馆。途穷在中路,孤征慕前伴。风雨一留宿,关山去欲懒。淮南木叶飞,夜闻广陵散。
宋书八首 其一 高祖。明代。郑学醇。关河漠漠朔云屯,晋室犹馀旧寝园。父老百年南望尽,宋公无意在中原。
西行途中即事 其二。明代。解缙。四年寒食困羁囚,山谷先茔无奈愁。想见故园诸弟在,夕阳挥泪更登楼。
升平似旧。正锦里元夕,轻寒时候。十里轮蹄,万户帘帷香风透。火城灯市争辉照。谁撒□、满空星斗。玉箫声里,金莲影下,月明如昼。
知否。良辰美景,□丰岁乐国,从来希有。坐上两贤,白玉为山联翩秀。笙歌一片围红袖。切莫遣、铜壶催漏。杯行且与邦人,共开笑口。
绛都春(元宵)。宋代。京镗。升平似旧。正锦里元夕,轻寒时候。十里轮蹄,万户帘帷香风透。火城灯市争辉照。谁撒□、满空星斗。玉箫声里,金莲影下,月明如昼。知否。良辰美景,□丰岁乐国,从来希有。坐上两贤,白玉为山联翩秀。笙歌一片围红袖。切莫遣、铜壶催漏。杯行且与邦人,共开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