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记河阳花县里,恰如饭颗山逢。春城何处满丝桐。纶巾并羽扇,君有古人风。
重向梁王台畔见,黄花绿酒谁同。新诗别后寄南鸿。回头思照碧,人在白云中。
临江仙(同前)。宋代。晁补之。常记河阳花县里,恰如饭颗山逢。春城何处满丝桐。纶巾并羽扇,君有古人风。重向梁王台畔见,黄花绿酒谁同。新诗别后寄南鸿。回头思照碧,人在白云中。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寄侯彦周。宋代。张栻。塞雁仍南去,殷勤问耒阳。催科应独拙,理发讵能长。邑古弦歌地,年丰鱼稻乡。婆娑还得不。三径未云荒。
寄彦博二首 其二。宋代。李流谦。世途今若此,吾道竟何如。学古疑无用,谋身忌太疏。引杯空慷慨,看镜独踌躇。千万胸中语,因人略寄书。
寄华州马戴(一作秋中闻马戴游华山因寄)。唐代。无可。三峰待秋上,鸟外挂衣巾。犹见无穷景,应非暂往身。水寒仙掌路,山远华阳人。欲问坛边月,寻思阙复新。
次韵欲游西湖阻雨。宋代。陈渊。去年赏西湖,薄暑扳跻难。同游幸胜士,酒沃衣巾斑。今岁来钱塘,腊雨扁舟寒。友朋适四集,局蹙樊笼间。此生分林泉,造物犹余悭。未为登岳祷,且作访戴还。无私本天理,敢怨阴云顽。向来旱蝗恶,征赋亦未宽。宁令风作雪,要看麦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