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送别二首。唐代。王勃。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两首诗都有趣地运用重复的词语,表现一种回旋反复的美:第一首开头两句的第一字和第六字相同,第二首开头两句的第一字与第三字相同。王勃将陆与水相对,这是最普遍持久的对偶之一。在第一首诗中,诗人已经感伤于江水及其对离别的实际意义和象征意义,但是他发现格外难以忍受的是陆地上的树,这些树遮断了他的视线,使他难于看到离去的朋友。在第二首诗中,王勃运用了一个十分普通的宫廷转喻来进行巧妙的议论:“谁说甲是真的(事实上甲是真的),因为乙(巧妙的构思)与甲相矛盾。”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王勃。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菊。宋代。强至。花浓新出黄金矿,枝软轻垂绿玉条。正色逢人何太晚,清香到酒亦终期。篱边此意同萧瑟,霜后无言对寂寥。凡卉不为孤艳地,渊明真赏欲争邀。
跋橘帖二首 其一。宋代。洪刍。苏州句法追彭泽,九日题诗兴有馀。可是门生藏橘帖,不劳博物见新书。
题扇示俞生。元代。胡奎。荷叶圆时初见汝,木犀落后便相疏。秋声只在庭前树,分寸阴中好看书。
山中夜坐。明代。安绍芳。夜气何萧森,空山思寥廓。不知风露寒,弥觉衣裳薄。美人渺难期,对酒不成酌。白日虚牖生,微闻桂花落。
由郧江抵均州即事 其二。明代。王世贞。龙涡瀺灂硿然鸣,小滩大滩势欲争。棹入前崖浑不见,还从阙口出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