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题胡逸老致虚庵。宋代。黄庭坚。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藏书万卷可以用来教子,留金满箱往往成为祸灾。
能与贫人共享年谷,定有明珠生长在蚌胎。
山景随着宴坐如画图呈现,水声透过夜窗像风雨传来。
观山观水都能领略妙趣,还有什么等污染灵台。
胡逸老:生平不详。致虚庵:胡逸老的书房名。
遗金满籯(yíng):语本《汉书·韦贤传》:“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籯:竹箱。作:兴起,成为。
明月:指珍珠。明珠出于老蚌,比喻佳子弟出于门庭。
宴坐:闲坐。图画:一作“画图”。
观水观山:一作“观山观水”。
灵台:此指心。这里暗用了神秀和慧能两首著名的《菩提偈》诗意。末二句一作“莫将世事侵两鬓,小庵观静锁灵台”。
参考资料:
1、朱安群 等.黄庭坚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65-166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黄庭坚离开谪居已久的川蜀,次年又贬往广西宣州。这首诗就写于两次贬谪之间,其时诗人的生活与心境都相对稳定。当时作者由湘返赣,途中经过胡逸老的住处,题诗相赠。
参考资料:
1、朱明伦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563
2、朱安群 等.黄庭坚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65-166
从诗中可知,胡逸老此人为人不慕荣利,雅有山水之趣。黄庭坚在敬慕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高雅情怀。
诗人先发议论:诗书传家能使后代成才,而遗金满篓往往给子孙招来祸害。这里用了韦贤的典故。据《汉书·韦贤传》,韦贤号称邹鲁大儒,教育了四个儿子,都很有成就。赞美了胡逸老的诗礼传家,显示其品格的清高,令人仰慕。首联二句劈空而来,气势惊挺。
颔联承上,进一步赞美庵主的仁爱之心。说他在灾年能拿出粮食与贫人共享,和气必能致祥,后代必得佳子弟。这里用了韦康、韦诞兄弟的典故。据《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裴松之注,孔融赞扬韦端的两个儿子韦康与韦诞为一双明珠。诗人意谓,胡逸老必能像韦端那样,明珠出于蚌胎,佳子弟出于门庭。
颈联转到正面写致虚庵。白天闲坐庵中,眼前的山景如一幅幅图画映出;入夜倚于窗前,只觉风雨飒飒而来。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诗评家认为这两句“奇”。之所以奇,是因为:第一,化静为动。将致虚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动态描写。“出”、“来”二字,将山水写活。第二,化实为虚。什么样的“画图”,尽可让读者去想象;夜来风雨是隔窗听到,并非眼见,也是虚写实事。第三,情景交融。五句写视觉,六句写听觉,整联都有能视能听的主体存在。宴坐的闲适,听雨的从容,都在不言之中。庵主高雅的人格、广阔的胸襟,与前两联一脉相承。只不过前两联是直叙,这里是衬托。
尾联总收全诗,照应开头。以闲逸之心观山观水,山水的妙境能常现于心目之前。而山水的清淑之气又能涤荡肠胃,使此心澄清无滓,一尘不染。这里一方面说胡逸老,另一方面也披露了诗人自己的胸襟。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万杉寺五爪樟。清代。易顺鼎。万杉化去无一杉,惟有寺前老樟在。樟分五体同一本,身历百龄更千载。旁达涧壑根已深,直干霄空气不馁。云垂太阴逗雷霆,风翻白日动光彩。危柯半入烟冥冥,细叶还铺雪皠皠。化人伟奇丈六身,猛士雄健尺八腿。全张数爪鳞之而,俯视众木身傀儡。古来贤豪谁抚摩,其人已往不相待。惟有五老之奇峰,共对青天无倦怠。虽言乾坤要支拄,未免得罪庸与猥。下穿已愁伤地媪,上拿又恐妨真宰。独立无友大哉謷,众人皆忌甚矣殆。自是刀斧莫能入,皮坚有类披铁铠。大材讵肯腐山林,神物犹思避菹醢。吾闻豫章生七年,便可与龙斗沧海。何况此树世希有,寿过凡樟逾百倍。愿为楼船击西夷,知君九死终不悔。
凶锋如烈火,所至肆焚屠。赖有雄藩耳,谁知一策无。
神昏失肝胆,恩重惜头颅。福命苍生薄,君当恕小儒。
自粤贼倡乱以来蔓延大江南北今已七年矣老师縻饷平定无期烦惋之余忾然有作 其一。清代。李惺。凶锋如烈火,所至肆焚屠。赖有雄藩耳,谁知一策无。神昏失肝胆,恩重惜头颅。福命苍生薄,君当恕小儒。
蔬食。宋代。陆游。肉食从来意自疑,斋盂况与病相宜。老羝昔作春蔬祟,断稿今无晚钓诗。陌上烟苕谁采采?墙阴风叶正离离。人生饥饱初何校,一斛槟榔笑汝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