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赠从弟·其一。魏晋。刘桢。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山涧里溪水顺畅地向东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头清晰可见。
苹藻这些水草在水边默默地生长,十分茂盛,随着微波轻轻荡漾。
采集它们可以用作宗庙祭祀,可以进献给尊贵的宾客。
难道没有菜园中的冬葵这种珍贵的蔬菜可以用来进献吗?这是因为苹藻来自幽远的水泽,更加美好、可贵。
从(旧读zòng)弟:堂弟。
泛泛:水流貌。
磷磷:形容石头色彩鲜明。
蘋(pín)藻: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
华叶:花与叶。
羞:通“馐”。嘉客:佳客,贵宾。
懿(yì):美好。
参考资料:
1、邵阳市第一中学网.赠从弟·其一
这首诗,咏的是“苹藻”。苹藻生于幽涧,“托身于清波”,历来被视为洁物,用于祭、享。此诗咏苹藻,开笔先叙其托身之处的非同凡俗:“泛泛”叙涧水畅流之状,“磷磷”写水中见石之貌。读者眼前,顿时出现了一派幽凉、清澈的涧流。然后才是苹藻的“出场”:“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在幽涧清流之上,苹藻出落得花叶缤纷,随着微波轻轻荡漾,显得何其清逸、美好!“采之荐宗庙,可以羞(进)嘉客。”这就是人们用作祭享、进献贵宾的佳品呵!这两句写苹藻的美好风姿,用的是映衬笔法。读者可以感觉到,其间正有一股喜悦、赞美之情在汩汩流淌。接着,诗人忽然拄笔而问:“岂无园中葵?”意谓:难道园中的冬葵就不能用吗?回答是深切的赞叹:“懿(美)此出深泽!”但苹藻来自深远的水泽,是更可贵、更能令人赞美的。这两句,用的又是先抑后扬的笔法:前句举“百菜之主”园葵之珍以压苹藻,是为抑;后句赞苹藻之洁更胜园葵,是为扬。于问答、抑扬之中,愈加显得苹藻生于幽泽而高洁脱俗的可贵。以此收束全诗,令人读来余韵袅袅。
刘桢。刘桢(?-217),三国时魏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山东东平宁阳人。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后以不敬罪被刑,刑后署吏。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
送安城戴勿谅归江西。明代。薛瑄。戴生大司成之侄婿,经授春秋究凡例。春王正月大统明,西狩获麟笔削既。二百四十二年指掌中,属辞比事须融通。谨严独得昌黎老,大义特造伊川翁。经世之书真大典,鱼鲁何如尚讹舛。胸中要自有权衡,笔下何须苦裁剪。戴生业此凡几年,一朝归兴何翩然。连环屡梦老亲面,兰桡便理西江船。江头载酒纷纷来送别,半是青云之器桥门客。离情草草何足云,英论滔滔殊未竭。明维九月天宇凉,洞庭木落南雁翔。丹枫耀日染霜叶,白云映水摇秋光。祖筵酒尽挂征席,千里乡闱秪几日。升堂拜舞称寿觞,倍觉双亲喜盈溢。双亲之喜将何如,有子一别三年馀。但得经书载子腹,绝胜甘旨左右趋。戴生起拜奉亲志,读书须学圣贤事。古来声利等浮云,直自麟经溯洙泗。
赠潘四梅 其一。清代。张日晸。藜阁同分太乙光,翩翩风韵属潘郎。盥薇昨送新诗句,兰气袭人襟袖香。
和资深同游尘外亭韵。宋代。袁说友。城南绝景半林端,城北荷塘十亩宽。风月无尘频入座,江山吊古一凭栏。瀛红浅露娇啼脸,绡翠轻颸醉倚干。日暮对花吟不足,三翁步屧小桥看。
月湖竹枝词四首题四明俞及之竹屿卷 其二。元代。乃贤。五月荷花红满湖,团团荷叶绿云扶。女郎把钓水边立,折得柳条穿白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