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常德徐使君兼简李伯达 其二

送常德徐使君兼简李伯达 其二朗读

榻为何人下,书令稚子温。定驰天际梦,来访水边村。

秦地千年旧,桃花几树存。为宣邦伯惠,诗礼教儿孙。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释居简朗读
()

猜你喜欢

幼子未识面,吾儿无用英。家虽以儒奋,身欲事农耕。

水竹为居处,布荆令女行。超然老夫妇,脱粟配藜羹。

()

一陈东风一阵寒,芭蕉长过石阑干。

只消几个瞢腾醉,看得春光到牡丹。

()

王瓜未亦方牵蔓,李子才青已近樽。

我最年高杂年少,风流还有杜陵孙。

()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

第一折

(外扮苏东坡上,诗云)隐隐胸中蟠锦绣,飘飘笔下走龙蛇。自从生下三苏俊,一望眉山秀气绝。小官眉州眉山人,姓苏名轼,字子瞻,别号东坡,乃老泉之子,弟曰子由,妹曰子美,嫁秦少游者是也。小官自登第以来,屡蒙擢用,官拜端明殿大学士。今有王安石在朝,当权乱政,特举青苗一事。我想这青苗一出,万民不胜其苦,为害无穷,小官屡次移书谏阻,因此王安石与俺为仇。一日天子游御花园,见太湖石摧其一角。天子问为何太湖石摧其一角!安石奏言:此乃是苏轼不坚。小宫上前道:非苏轼不坚,乃安石不牢。天子大笑回宫,安石好生怀恨。一日朝罢,众官聚于待漏院,见一从者腰插一扇,扇上写诗两句道:\"昨宵风雨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某想黄花者,菊花也,菊花从来不谢,自然千老枝头,意甚以为不然。乃于诗后续两句道:\"秋花不比春花落,付与诗人仔细吟\"。谁想此诗乃安石所作。一日请俺赴宴,出歌者数人,见一女子擎杯良久,不见其手。俺佯言道:小娘子金钗坠也。那女子出其手,扪其髻,众官皆发大笑。安石令俺为赋一词,小官走笔赋[满庭芳]一阕。谁想那女子就是安石的夫人。到次日,安石将小官的[满庭芳]奏与天子,道俺不合吟诗嘲戏大臣之妻,以此贬小官到黄州团练,就着俺去看菊花。谁想天下菊花不谢,惟有黄州菊花独谢。一时失言,翻成大怨。如今来到这浔阳驿琵琶亭,有一故友乃是贺方回,在此为守,留俺饮宴。酒酣之次,山一歌妓,乃是白乐天之后,小字牡丹,不幸落在风尘之中。此女甚是聪慧,莫说顶真续麻,折白道宇,恢谐嘲谑,便是三教九流的说话,无所不通,无所不晓。小官眉头一蹙,计上心来,比及到黄州歇马,有一同窗故友谢端卿,在庐山东林寺落发为僧,修行办道,一十五年,不下禅床。此人乃一代文章之士。俺如今领着白牡丹魔障此人还了俗,娶了牡丹,与小官同登仕路。量安石一人在朝,有何难处?当日辞了贺方回,领着白牡丹,访谢端卿那里走一遭去来。(诗云)此去黄州冷似冰,清心元不苦飘零。我是能诗能赋朝中客,去访无是无非窗下僧。(下)(丑扮行者持苕帚上,诗云)积水养鱼终不钓,深山放鹿愿长生。扫地恐伤蝼蚁命,为惜飞蛾纱罩灯。南无阿弥陀佛!扫过处方敢行,不扫过处休行。你道为何?南无阿你陀佛!只怕踏伤了蝼蚁的性命。(正末扮佛印上,云)善哉!善哉!贫僧乃饶州乐平人氏,俗姓谢名甫,字端卿,法名了缘,后称佛印。俺有一班儿同堂故友,俱登仕路,止有贫僧一人,抛弃功名,在此庐山东林寺,修行办道,今经十五年,不下禅床

()

淫淫梅子雨,靡靡上郭山。山既绕篱外,雨复湿窗间。

林深叶葱茜,地偏水潺湲。鹊噪鸡鸣午,风定白云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