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易为别,寻尺固可轻。
今日掺子祛,凄惶不自平。
岂其道里远,要是隔音形。
春风卷行迹,车马无留征。
回首高阳峰,隐约林间明。
和曼叔灵树相别。宋代。韩维。男儿易为别,寻尺固可轻。今日掺子祛,凄惶不自平。岂其道里远,要是隔音形。春风卷行迹,车马无留征。回首高阳峰,隐约林间明。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鼓山觅竹坡题句不得怆然有赋。清代。陈宝琛。小别悲同永诀看,当年闻语泪先潸。国门一出成今日,泉路相思到此山。月魄在天终不死,涧流赴海料无还。飘零剩墨神犹攫,剔遍荒苔夕照间。
游苏仙山。宋代。萧立之。坛下松声江上潮,坛前天近北风高。山腰洞黑藏丹灶,云顶秋深落石桃。逆理偷生虽世论,离群独立亦人豪。仙家尽有青精饭,不与吟翁绿鬓毛。
送刘好古归武昌。元代。李孝光。游子结束向何处,城中雪花几尺围。去家万里多梦见,辞亲十年今始归。道士吹箫赤壁下,行人泊舟黄鹤矶。我亦张帆拂南斗,卧看明月去如飞。
江上雨。唐代。戴司颜。非不欲前去,此情非自由。星辰照何处,风雨送凉秋。寒锁空江梦,声随黄叶愁。萧萧犹未已,早晚去蘋洲。
王忠悫公国维挽诗。清代。郑孝胥。河清难俟浊难止,留得昆明一湖水。能令湖水共千秋,节义何曾穷此士。泰山之重鸿毛轻,天下孰敢轻儒生?云中袒背受戈者,谁信由于有不能。
送宋谦父之清江因简希亮。宋代。张弋。吟诗夕阳里,相送上潇滩。前路逢梅处,同谁倚棹看。岁穷风力紧,江阔雁声寒。持此呈苏李,人生识面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