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时作宦得閒游,更喜祗园景物幽。山色连云迷晓径,松声绕涧杂寒流。
层台回首诸天近,半日凭栏百念休。薄暮归来心更乐,离离禾黍万家秋。
游闽中玄妙寺晚归偶成奉同行徐沈二公。明代。刘大夏。清时作宦得閒游,更喜祗园景物幽。山色连云迷晓径,松声绕涧杂寒流。层台回首诸天近,半日凭栏百念休。薄暮归来心更乐,离离禾黍万家秋。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名臣、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刘大夏。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名臣、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二月十三日灰池炎灼得混沌胚腪。宋代。吴误。灰池炎灼定浮枕,见了方知造化深。世上本来无此物,人间终是少知音。蒙蒙恍恍离宫本,杳杳冥冥坎户金。得一莫夸能事毕,要勤功行合天心。
赠刘程乡别。明代。陈献章。肃庵今又别,酒醒望圭峰。秋色此溪树,暝烟何处钟。功名悲梦蝶,文字耻雕虫。故里荒坟在,归来拜一峰。
二月晦日送人之安南 其一。明代。徐熥。杜宇声中夕照斜,长途征马踏残花。春光今日归何处,莫是随君到海涯。
河流。元代。贡奎。十月寒气盛,长河流冰澌。征艎溯浩浩,钩曲苦逶迟。滉漾圭角露,稍冱还参差。恍疑戈戟森,出没相倾攲。或员如堕炮,或利如铦锤。须臾骤风激,琼瑶积山危。樯楫一冲击,縻烂不可支。穷阴生极底,乃见造化奇。履霜固知坚,物序矧及期。行役何未已,君子宜慎思。岂无冠盖华,挥霍遵大逵。千钧载车毂,络绎驷马驰。覆前罔戒险,陨身悔何追。我昔居南州,感此日未窥。朅来二十年,战兢常自持。终当挂高帆,春洲扬绿漪。
复用韵自咏倚松一首。宋代。饶节。庵外无人谁过前,老松千丈独参天。煮茶春水渐过膝,却虎短墙才及肩。已退晚云归浩浩,未分芽菊竞鲜鲜。客来问我何时住,笑指松枝数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