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宅闲园暮,窗中见树阴。樵歌依远草,僧语过长林。
鸟哢花间曲,人弹竹里琴。自嫌身未老,已有住山心。
题从叔沆林园。唐代。李端。阮宅闲园暮,窗中见树阴。樵歌依远草,僧语过长林。鸟哢花间曲,人弹竹里琴。自嫌身未老,已有住山心。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李端。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送李长洲以艰归济上。明代。张元凯。六月寒侵楚水涯,冰纨为幕雪为车。但凋济上王生柏,无损河阳潘令花。
晨起送使,病不行,因过王十一馆居二首。唐代。元稹。自笑今朝误夙兴,逢他御史疟相仍。过君未起房门掩,深映寒窗一盏灯。密宇深房小火炉,饭香鱼熟近中厨。野人爱静仍耽寝,自问黄昏肯去无。
雨晴渡关二首。唐代。宗泽。燕北静胡尘,河南濯我兵。风云朝会合,天地昼清明。泣涕收横溃,焦枯赖发生。不辞关路远,辛苦向都城。荡涤真成快,氛霾不敢阴。万花恩泽了,二麦宠光深。地势胆仙掌,河源识帝心。马头迎霁色,诗句日边寻。
颂古十六首 其十。宋代。释心月。朝西天,暮东土。玩水游山,徐行款步。是则不动道场,不是亦在里许。谁为證明,石霜角虎。
次韵季共再赋。宋代。周紫芝。住作山中居,懒甚不出屋。谁知五斗腰,须用作钩曲。索米无如何,问舍岂不欲。空怀西溪鱼,红鳞脍寒玉。不知坐中山,修眉为谁绿。敝裘裹粗缯,随分了寒燠。傥忍作海夫,虽臭亦可逐。如其不能然,未可叹沉陆。此事谁当论,唾面恐自速。如君秀芝兰,非世闲草木。交盖久已倾,谈舌未易缩。不知人谓何,此念吾已熟。年来有新游,妙语敌岳麓。县知南屏谦,颇为调茗粥。何人馀羊羔,金帐意有属。浅斟醉模糊,低唱声断续。谁同白傅春,楼下雪中竹。更题竹上诗,伤神想幽独。但恐世间求,此乐未容复。况乃籋云姿,自是千里足。行看锵八鸾,何止刍一束。应怜老病翁,短发悲曲局。
俞公达待制挽辞 其一。宋代。释道潜。金铎哀传静列营,将星飞坠汉蕃惊。森森气与秦山在,奄奄魂随陇水倾。塞路箫笳悲部曲,海天风雨湿铭旌。堪嗟未勒燕然石,遽失连云万里城。